医疗卫生
柳城县卫生事业概况
来源: 卫生局
发布日期: 2014-12-16

柳城县医疗卫生事业以实现人民健康梦和描绘卫生事业发展蓝图为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发展思路,创新推行大病保障和医疗救助工作模式,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取得医疗基础设施打牢,医疗器械配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新农合医保、卫生监督、急救中心指挥、疾病防控等体系基本建成,防控重大传染病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尽力为老百姓提供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和疾病预防保健服务,促进人民健康水平,人均寿命延长,促进医疗机构逐步壮大,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00个,有公立医疗机构17所,即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东泉、太平、古砦、六塘4所中心卫生院,普9所通卫生院,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大埔镇防保院医疗卫生机构3家,有个体诊所80个,有村卫生室121个。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1133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68张,卫生技术人员4.13人,医生数1.28人,护师(士)1.43人。其中:3家县级医疗机构床位数670张,13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463张。全县卫生系统职工1330人,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25人,卫生院505人,乡村医生247人。乡镇卫生院5000元以上医疗设备128台件(含15辆救护车),多为尿液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二、工作概况

(一)精心测算,新农合医保提标扩面持续提升。

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稳中有升。2013年参合人数达31.30万人,参合率达99.35%,参合人数比2012年新增21194人,参合率提高3.12%,筹集新农合基金10641.35万元,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卫生惠民工程的新农合绩效考评任务。在乡镇卫生院推行“50+0”住院补偿模式,以2012年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为基数,有22947人次享受到本模式带给参合群众的实惠,受益面达131%,均次让利费用130人/次,让利298.31万元于患者。补偿支付限额达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倍10万元。全年总补偿基金为1.42亿元,当年基金使用率126%,历年基金使用率91.26%,比上年同期增长6.09%,全县30.96万人次参合群众因病得到补偿,受益率为98.91%,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9%。2014年重点开展自治区级的异地就医补偿信息平台建设,实施逐级转诊制度和医保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13年的每人340元提高到2014年的390元,参合人数达32.91万人,农合参合率达到99.47%,农合基金筹集总额达1.2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保持在75%、45%左右,基金使用率达85%左右,全面铺开儿童白血病等26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万元。

(二)超前谋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启动。

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基础上,2013年2月1日零时,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执行“一取消两同步”医改,即取消药品加成销售,同步调整诊查费、护理费,同步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智慧医改,采用电子处方,开展预约挂号,实施看病“一卡通”,实行床旁日结账,简化看病流程,减少就医排队时间,推广医疗服务便民惠民等措施,选择23个病种,按病种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县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病区100%。医疗质量更有保障,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价廉。2013年1-12月,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费用为4527.60万元,同比增加220.61万元;患者门(急诊)均次费用107.73元,与去年同比减少8.77元;出院患者费用1.0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447.13万元;患者均次费用2757.94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89.34元。

(三)强化督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良好。

强化“药品零销售全覆盖”督查,百姓享受平价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更加完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良好。上下联动,联合县食药局等部门,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医院的基本药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重点督查药品零差率执行、基本药物专网采购、药品两日配送到位率等,对违规销售药品行为,给予及时纠正,维护群众就医利益。3家县级公立医院自2013年2月1日起,13所乡镇卫生院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零销售”基本药物。截止2013年12月,卫生院门(急)诊、住院人次分别为49.19万、3.44万,同期对比增加20.84%、69.75%;均次费用分别为50.28、876.87元,同比增长13.35%、21.60%。药品价格比政府定价累计降幅达20%,县乡医疗机构实现药品让利百姓628.25万元。百姓只需交纳医疗服务基本费用,即可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四)强化基层,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惠及广大民众。

强化基层,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广大民众。以广西统计年鉴人数为基数,投入30元/年/人。采取与卫生院、村医签订购买合同,奖先罚劣,上下联动等工作模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论城市农村,都做到大病有人治,慢病有人管,卫生保健落实到个人。截止2013年12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项指标全面完成,取得好成效。城乡居民电子建档23.96万人,建档率67.72%;其中:新建档6321份,更新4.69万份,更新率为19.54%,管理高血压病13187人、糖尿病2288人、重性精神病1065人。

(五)统筹兼顾,基层医疗改革成效明显。

根据医改试点的工作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卫生院综合改革。全县乡镇卫生院重新核定编制(含后勤)440个,进行初岗设置,新增岗位192个,实施2012、2013年卫生院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执行绩效工资,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成效初显。

(六)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彰显。

倾心注力,五年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彰显。加强和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防控合力,切实落实防治责任,真正把防治艾滋病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共同打好防治艾滋病攻坚战。积极推进防艾知识进社区、公共场所和农村地区,全力遏制艾滋病蔓延趋势。2013年艾滋病防预控制率近年首次下降,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上年下降8.3%,病死率同比下降31.87%,这是我县艾滋病新发感染数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防艾指标达国家要求,工作得到市级好评。

(七)帮扶关爱,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绩。

涉及妇幼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新成效,同步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两补”幸福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降消”、艾滋病母婴阻断,免费开展地贫筛查和进行追踪管理,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和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补助,对新生儿、婚检早期干预和免费补服叶酸等关爱活动,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八)分门别类,加强中医(壮瑶)适用技术应用。

2013年县中医医院创“二甲”医院以高分顺利申报,在13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瑶医医科能力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诊疗,实现全覆盖。以配送疼痛治疗仪,磁疗仪、牵引床等中医设备,强化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技术和实践技能的业务培训,推广价廉便捷的中医技术诊疗服务,深受患者欢迎。

(九)抢抓机遇,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

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县妇保院整体迁建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县人民医院的门诊综合楼项目,建筑面积8566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准备使用。县中医医院整体迁至东区项目列入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为12829平方米。已完成初步设计招标和总体规划设计,委托设计和钻探工作。8个卫生院新建100套周转公共租赁住房建成,4个入住,4个准备竣工,国债654万元的东泉、太平、六塘、古砦中心卫生院项目,东泉、太平、古砦项目已投入使用和发挥效益,六塘项目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装饰。

(十)预防为主,疾病防控和处置应急能力有序有效。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等措施,结核病控制(卫十)项目进一步巩固规范,常规免疫接种质量进一步提高。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提高医疗保障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序有效。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大型会议、中缅天然气管道重大项目施工、高考、二月八开山(安乐)寺庙会、打“两违”等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十一)依法行政,卫生监督执法提升新水平。

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开展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审查,组织国家医师资格、卫技专业资格考试、卫生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结合医疗市场整治活动,加大集中打击非法行医力度。依法打击非法行医、“黑诊所”18家,罚金1.75万元,取缔游医1摊,没收非法行医药械1批。采取量化分级管理、整理样品分析,提高资源效率等办法,开展医院放射诊疗场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等工作。

(十二)爱卫、创卫生县城、红十会等工作扎实有效。

结合创“两城”打“两违”活动,认真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参与到县政府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同时发动群众参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创卫生县城作为牵头单位,各项考评指标逐年提升,保持灭鼠灭蟑达标县城称号。任期来,认真落实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中央项目厕所6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达77.39%。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二层机构安全生产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好防范,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问题

虽然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群众的需求,领导想要的结果仍有差距:存在医改工作资金投入缺乏,新农合大病保险理赔刚刚启步,推进理赔进度缓慢,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

四、今后工作打算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之年。以自治区、市卫生工作会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改革发展和规划壮大,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新提升,大力强化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控制,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一)注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继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招录医务人员补充基层医疗队伍,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缺的状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立健全长效激励分配机制,拟定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的医务人员工资外的合理合规补(津)贴,提高收入开调动工作积极性。重点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人事制度、管理体制、药品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疗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落实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使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构建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医疗服务得到全面改善,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二)扩面提标,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全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已经达到96%以上,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查遗补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努力实现全民医保。按照国家、自治区的要求,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全面实施门诊统筹,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降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的基础上,提高住院报销比例。逐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新机制,提升保大病的能力,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强化举措,扎实推动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实现新突破。

采取增强工作力度,做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5年评估工作。强化工作举措,争取全员参与等工作模式,全力遏制艾滋病增长势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民自觉抵御艾滋病。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车站、进公厕、进娱乐场所、进工地、进城乡结合部、进厂矿“十进”宣传,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让艾滋病防治知识走进每个社区、每个村屯,每个家庭。二是创新工作方法,突破防艾工作难点。针对本乡镇、本单位的特点,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有所突破。三是加大监测检测,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和治疗。力争每个感染者和病人都能找到,都有人管理,减少传染。四是加强报告,准确提供疫情变化信息。严格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关单位的信息发布,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导向监督,实事求是的引导新闻媒体准确、规范、公正的报道我县防艾真实情况,积极营造没有歧视的良好氛围。五是推行实名制,落实关怀求助政策,让患艾滋病的人群都得到关爱。

柳城县卫生事业概况

来源: 卫生局  |   发布日期: 2014-12-16 11:18    |  作者: 卫生局

柳城县医疗卫生事业以实现人民健康梦和描绘卫生事业发展蓝图为目标,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发展思路,创新推行大病保障和医疗救助工作模式,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取得医疗基础设施打牢,医疗器械配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新农合医保、卫生监督、急救中心指挥、疾病防控等体系基本建成,防控重大传染病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尽力为老百姓提供成本低廉、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和疾病预防保健服务,促进人民健康水平,人均寿命延长,促进医疗机构逐步壮大,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县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布局合理,结构科学。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00个,有公立医疗机构17所,即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东泉、太平、古砦、六塘4所中心卫生院,普9所通卫生院,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大埔镇防保院医疗卫生机构3家,有个体诊所80个,有村卫生室121个。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1133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3.68张,卫生技术人员4.13人,医生数1.28人,护师(士)1.43人。其中:3家县级医疗机构床位数670张,13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463张。全县卫生系统职工1330人,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825人,卫生院505人,乡村医生247人。乡镇卫生院5000元以上医疗设备128台件(含15辆救护车),多为尿液分析仪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二、工作概况

(一)精心测算,新农合医保提标扩面持续提升。

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稳中有升。2013年参合人数达31.30万人,参合率达99.35%,参合人数比2012年新增21194人,参合率提高3.12%,筹集新农合基金10641.35万元,提前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卫生惠民工程的新农合绩效考评任务。在乡镇卫生院推行“50+0”住院补偿模式,以2012年在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数为基数,有22947人次享受到本模式带给参合群众的实惠,受益面达131%,均次让利费用130人/次,让利298.31万元于患者。补偿支付限额达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倍10万元。全年总补偿基金为1.42亿元,当年基金使用率126%,历年基金使用率91.26%,比上年同期增长6.09%,全县30.96万人次参合群众因病得到补偿,受益率为98.91%,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09%。2014年重点开展自治区级的异地就医补偿信息平台建设,实施逐级转诊制度和医保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13年的每人340元提高到2014年的390元,参合人数达32.91万人,农合参合率达到99.47%,农合基金筹集总额达1.2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保持在75%、45%左右,基金使用率达85%左右,全面铺开儿童白血病等26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10万元。

(二)超前谋划,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启动。

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基础上,2013年2月1日零时,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执行“一取消两同步”医改,即取消药品加成销售,同步调整诊查费、护理费,同步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费。智慧医改,采用电子处方,开展预约挂号,实施看病“一卡通”,实行床旁日结账,简化看病流程,减少就医排队时间,推广医疗服务便民惠民等措施,选择23个病种,按病种付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新突破,县医院开展优质护理病区100%。医疗质量更有保障,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价廉。2013年1-12月,县级公立医院门(急)诊费用为4527.60万元,同比增加220.61万元;患者门(急诊)均次费用107.73元,与去年同比减少8.77元;出院患者费用1.0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447.13万元;患者均次费用2757.94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89.34元。

(三)强化督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良好。

强化“药品零销售全覆盖”督查,百姓享受平价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更加完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运行良好。上下联动,联合县食药局等部门,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医院的基本药物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重点督查药品零差率执行、基本药物专网采购、药品两日配送到位率等,对违规销售药品行为,给予及时纠正,维护群众就医利益。3家县级公立医院自2013年2月1日起,13所乡镇卫生院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部“零销售”基本药物。截止2013年12月,卫生院门(急)诊、住院人次分别为49.19万、3.44万,同期对比增加20.84%、69.75%;均次费用分别为50.28、876.87元,同比增长13.35%、21.60%。药品价格比政府定价累计降幅达20%,县乡医疗机构实现药品让利百姓628.25万元。百姓只需交纳医疗服务基本费用,即可得到全面的医疗服务。

(四)强化基层,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惠及广大民众。

强化基层,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广大民众。以广西统计年鉴人数为基数,投入30元/年/人。采取与卫生院、村医签订购买合同,奖先罚劣,上下联动等工作模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论城市农村,都做到大病有人治,慢病有人管,卫生保健落实到个人。截止2013年12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1项指标全面完成,取得好成效。城乡居民电子建档23.96万人,建档率67.72%;其中:新建档6321份,更新4.69万份,更新率为19.54%,管理高血压病13187人、糖尿病2288人、重性精神病1065人。

(五)统筹兼顾,基层医疗改革成效明显。

根据医改试点的工作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卫生院综合改革。全县乡镇卫生院重新核定编制(含后勤)440个,进行初岗设置,新增岗位192个,实施2012、2013年卫生院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执行绩效工资,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成效初显。

(六)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彰显。

倾心注力,五年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彰显。加强和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防控合力,切实落实防治责任,真正把防治艾滋病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共同打好防治艾滋病攻坚战。积极推进防艾知识进社区、公共场所和农村地区,全力遏制艾滋病蔓延趋势。2013年艾滋病防预控制率近年首次下降,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上年下降8.3%,病死率同比下降31.87%,这是我县艾滋病新发感染数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趋势,防艾指标达国家要求,工作得到市级好评。

(七)帮扶关爱,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绩。

涉及妇幼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新成效,同步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两补”幸福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降消”、艾滋病母婴阻断,免费开展地贫筛查和进行追踪管理,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和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补助,对新生儿、婚检早期干预和免费补服叶酸等关爱活动,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八)分门别类,加强中医(壮瑶)适用技术应用。

2013年县中医医院创“二甲”医院以高分顺利申报,在13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瑶医医科能力建设,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诊疗,实现全覆盖。以配送疼痛治疗仪,磁疗仪、牵引床等中医设备,强化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技术和实践技能的业务培训,推广价廉便捷的中医技术诊疗服务,深受患者欢迎。

(九)抢抓机遇,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

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县妇保院整体迁建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县人民医院的门诊综合楼项目,建筑面积8566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准备使用。县中医医院整体迁至东区项目列入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为12829平方米。已完成初步设计招标和总体规划设计,委托设计和钻探工作。8个卫生院新建100套周转公共租赁住房建成,4个入住,4个准备竣工,国债654万元的东泉、太平、六塘、古砦中心卫生院项目,东泉、太平、古砦项目已投入使用和发挥效益,六塘项目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装饰。

(十)预防为主,疾病防控和处置应急能力有序有效。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等措施,结核病控制(卫十)项目进一步巩固规范,常规免疫接种质量进一步提高。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提高医疗保障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序有效。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大型会议、中缅天然气管道重大项目施工、高考、二月八开山(安乐)寺庙会、打“两违”等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十一)依法行政,卫生监督执法提升新水平。

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开展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审查,组织国家医师资格、卫技专业资格考试、卫生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结合医疗市场整治活动,加大集中打击非法行医力度。依法打击非法行医、“黑诊所”18家,罚金1.75万元,取缔游医1摊,没收非法行医药械1批。采取量化分级管理、整理样品分析,提高资源效率等办法,开展医院放射诊疗场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等工作。

(十二)爱卫、创卫生县城、红十会等工作扎实有效。

结合创“两城”打“两违”活动,认真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参与到县政府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同时发动群众参加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创卫生县城作为牵头单位,各项考评指标逐年提升,保持灭鼠灭蟑达标县城称号。任期来,认真落实农村改厕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中央项目厕所6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达77.39%。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二层机构安全生产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好防范,没有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问题

虽然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群众的需求,领导想要的结果仍有差距:存在医改工作资金投入缺乏,新农合大病保险理赔刚刚启步,推进理赔进度缓慢,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任务艰巨等突出问题。

四、今后工作打算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之年。以自治区、市卫生工作会为指导,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改革发展和规划壮大,推进医疗服务质量新提升,大力强化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突出重大疾病防控制,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科技兴医战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一)注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果。继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强化信息化建设力度。招录医务人员补充基层医疗队伍,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缺的状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立健全长效激励分配机制,拟定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的医务人员工资外的合理合规补(津)贴,提高收入开调动工作积极性。重点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人事制度、管理体制、药品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疗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落实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使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所提高,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构建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医疗服务得到全面改善,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二)扩面提标,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全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已经达到96%以上,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查遗补漏,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努力实现全民医保。按照国家、自治区的要求,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全面实施门诊统筹,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降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的基础上,提高住院报销比例。逐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新机制,提升保大病的能力,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三)强化举措,扎实推动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实现新突破。

采取增强工作力度,做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5年评估工作。强化工作举措,争取全员参与等工作模式,全力遏制艾滋病增长势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全民自觉抵御艾滋病。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车站、进公厕、进娱乐场所、进工地、进城乡结合部、进厂矿“十进”宣传,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让艾滋病防治知识走进每个社区、每个村屯,每个家庭。二是创新工作方法,突破防艾工作难点。针对本乡镇、本单位的特点,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上有所突破。三是加大监测检测,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管理和治疗。力争每个感染者和病人都能找到,都有人管理,减少传染。四是加强报告,准确提供疫情变化信息。严格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关单位的信息发布,宣传部门要加强舆论导向监督,实事求是的引导新闻媒体准确、规范、公正的报道我县防艾真实情况,积极营造没有歧视的良好氛围。五是推行实名制,落实关怀求助政策,让患艾滋病的人群都得到关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