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划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来源: 柳城政办〔2015〕132号
发布日期: 2015-12-22

柳城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文件

 

柳城政办〔2015〕132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 印发柳城县水域滩涂

养殖规划(2011—2020年) 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及柳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编绩效考评指标有关工作的通知》(柳渔牧发〔2015〕65号)等文件精神,我县重新对《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进行了修编,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 12 21日    

 

 

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2011年-2020年)    

 

 

 

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水产养殖业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一)水域资源状况    

(二)水文气候条件    

(三)生物资源状况    

二、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一) “十一五”期间水产养殖情况回顾    

(二)不同水产养殖类型的生产情况    

1.池塘养殖    

2.水库山塘养殖    

3.河沟养殖    

4.稻田养殖    

(三) 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种质资源保护情况    

三、水域滩涂养殖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方针    

(五)发展目标    

四、养殖功能区域规划    

(一)池塘养殖区    

(二)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    

(三)稻田养殖区    

(四)庭院养殖区    

(五)休闲渔业区    

(六)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    

五、养殖区域布局规划    

(一)马山乡养殖带    

(二)太平镇养殖带    

(三)融江河养殖带    

六、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二)落实政策,夯实基础    

(三)加大投入,增强活力    

(四)科技创新,强化支撑    

 

附:柳城县养殖水域功能规划图    

图一、柳城县淡水池塘养殖区规划图    

图二、柳城县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规划图    

图三、柳城县稻田养殖区规划图    

图四、柳城县庭院养殖区规划图    

图五、柳城县休闲渔业区规划图    

图六、柳城县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规划图    

 

 

一、水产养殖业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自然资源是水产养殖业的依托,水产养殖规划必须依据自然资源的特点,才能发挥其优势,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一) 水域资源状况。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经108°50'至109°36'19 ,北纬24°26'4 至24°50'17 之间。东与鹿寨县 毗邻,西与罗城县 、宜州 市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县 相连,北与融安县 、融水县 交界。县境内东西最大横距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7公里。 总面积2109.78平方公里,折合316.47万亩,其中陆地面积301.2万亩,占95.3%,水域面积14.86万亩,占4.7%,耕地面积67.2万亩,森林面积70.95万亩。 全县行政区辖12个乡(镇),122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975个自然村,13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7.29%,渔业人口1.5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2%。柳城县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东北部属越城岭边缘,东西部岩溶山峦起伏,西北部是九万大山末端,中部岩溶山与丘陵交错,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9.2%,土地总面积为2100.78平方公里。地势北部最高,东北偏东次之,从两边逐渐向东南和中部倾斜。地貌以岩溶残蚀型峰林平原和峰林丛洼地为主,低山丘陵穿插其中。    

柳城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雨量充沛,水系较发达,大小河流、溪流共24条,县境内有融江、龙江、柳江等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此外,还有中、小型水库和池塘。    

全县水域总面积12.53万亩,已养面积3.57万亩。流经境内的河流折合面积约7万亩;水库面积2.75万亩;池塘1.39万亩;拦河沟及其它0.13万亩。    

(二)水文气候条件。    

柳城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光照能量和水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20.2 o C,平均最高气温24.8 o C,平均最低气温16.5 o C;每年1—4月份气温约在10 o C—20.5 o C,1月平均气温10 o C,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为28.1 o C—28.6 o C。全县的气温有所差异,一般河西片气温比河东片气温低0.5 o C左右。年平均无霜期334天。极端高温39.4 o C,极端低温-2.5 o C。 年日照总时数1300—1700小时。 柳城县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在1300—1500mm之间,降雨主要集中在 4—8月,占全年的70%左右,1—3月和9—12月降雨明显减少。柳城县石炭纪的石灰岩、灰岩及砂页岩分布较广,地下水比较丰富,大小泉水各地皆有。东泉镇地下水最为丰富且水位高,随处可以挖出井水。全县地下水年总流量1.36亿立方米,其中河西片年流量0.82亿立方米,占总流量的60%。    

融江、龙江、柳江年平均水温20.7 o C,日最高水温32.0 o C,日最低水温5.9 o C;水体透明度为50—450厘米。融江: PH值为7.21—7.66,呈弱碱性;溶解氧为7.01—8.55毫克/升,平均饱和度为72.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1.00毫克/升。龙江:PH值为7.71—8.03,呈弱碱性;溶解氧为8.45—9.64毫克/升,平均饱和度为73.8%。五日生化需氧量(BOD)0.78—1.11毫克/升。柳江:PH值为7.30—7.51,呈弱碱性;溶解氧为7.17—8.99毫克/升,平均饱和度为69.3%。五日生化需氧量(BOD)1.00毫克/升。江河水平均总碱度为0.26—1.71毫克当量/升,主要离子总量(矿化度)为101.4毫克/升,总硬度为0.175—4.46德国度,属“软水”范围。水型(O.A.阿列金分类)为碳酸盐类钙组Ⅲ型。    

江水中氨氮含量为0.081—0.177毫克/升,硝酸盐氮含量为0.010—0.099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15—0.022毫克/升。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境内的柳江、融江、龙江水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达到地面水Ⅰ--Ⅱ类标准。江河干流及支流冬季水流量少时,一些工厂对“三废”处理不当,部分河段因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江河局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生物资源状况。    

融江、龙江、柳江有浮游植物8门97属,以绿藻、硅藻为多,占73.2%。浮游植物数量为9.26—36.84万个/升。江河水体属贫营养型。    

融江、龙江、柳江的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4大类,约134种。原生动物以沙壳虫、栉毛虫为主;枝角类以象鼻蚤、尖额蚤为主;桡足类以剑水蚤、镰钩明鳔水蚤为主;轮虫以鞍甲轮虫为主。浮游动物总平均密度为586.39个/升,总平均生物量为0.25毫克/升。    

柳江、融江、龙江的底栖动物主要有3门17纲39种,隶属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3大类。软体动物以河蚬、螺类、三角帆蚌等为主,环节动物以水丝蚓、四马丁蛭为主,节肢动物以浮游科幼虫和摇蚊科幼虫等水生昆虫和沼虾为主。    

软体动物密度为61.02—105.00个/米 ; ,生物量为12.92—24.19克/米 ; ;环节动物密度为329.96—1130.60个/米 ; ,生物量为0.87—2.83克/米 ; ;水生昆虫密度为47.96—433.18个/米 ; ,生物量为0.22—1.23/米 ;    

柳江、融江、龙江的大型水生植物有1门1纲6科16种,常见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聚草等。    

陆生鱼类饲料植物(包括人工种植)有杂交狼尾草、王草、黑墨草、苏丹草、甘蔗叶、木茹叶、橡草以及禾本科类的稗草、麻风草、狗尾草等,豆科植物的茎、叶和种子等以及各种陆地上种植的蔬菜茎叶均是草食性鱼类的主要青饲料。    

柳城县各江河有记载土著鱼类151种,分隶于7目19科88属。其中鲤科90种,占总数59.6%,以 亚科、 亚科、 亚科、野鲮亚科鱼类居多。    

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光倒刺 、卷口鱼、鲶鱼、月鳢、鳜鱼等39种;常见中小型鱼类有宽鳍 、银飘鱼、伍氏华鳊、细鳞鲴、花 、蛇 、光唇鱼、四须盘 、泥鳅、黄颡鱼、斑 、胡子鲶、沙塘鳢、大刺鳅等28种;濒危鱼类有花鳗鲡、长臀 等6种。    

柳江名贵品种资源丰富,鱼类有赤 、鳗鲡(花鳗鲡)、 鱼、倒刺 、光倒刺 、单纹似 、南方白甲鱼、叶结鱼、桂华鲮、唇鲮、卷口鱼、乌原鲤、长臀 、斑 、鳜鱼、刺鳅等;两栖类有大鲵、虎纹蛙等;爬行类有地龟、平胸龟、乌龟、山瑞鳖等。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有花鳗鲡、大鲵、虎纹蛙。    

丰富的水产养殖业自然资源,为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众多的名贵鱼类资源,为柳州市水产养殖业朝着良种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开发潜力。    

二、 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一) “十一五”期间水产养殖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柳城县水产养殖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到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总产量1.163万吨 (表1) ,总产值1.0676亿元,年均递增7.75%和7.46%。养殖水面2382.5公顷,占可养水面的28.5%。养殖单产325.48公斤/亩;水产养殖业总产值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2.92%,渔业劳动力11384人。养殖品种趋于多样化,由原来的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鲫鱼、革胡子鲶、罗非鱼等10多个品种,增加了大口鲶、黄颡鱼、光倒刺 、倒刺 、斑点叉尾 、龟鳖 等新品种,养殖品种接近20个。    

1. 柳城县2010年主要养殖类型生产情况和渔业经济情况    

 

池塘   

水库山塘   

河沟   

稻田   

养殖总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柳城县   

929   

5443   

1366   

5034   

35.0   

120.0   

0.0   

0.0   

2382.5   

11632.0   

*稻田养鱼面积未计入养殖总面积。    

(二)不同水产养殖类型的生产情况。    

根据柳城县的水域特点和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类型可分为池塘养殖、水库山塘养殖、河沟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四种。    

1.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柳城县最主要的水产养殖类型,具有水体小、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好、易推广等特点,深受农村群众欢迎。池塘养殖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罗非鱼、胡子鲶、斑点叉尾 、鲫鱼、倒刺 、鲶鱼、鳖等10多个品种。养殖技术采用单养、混养、轮养等方式,结合配套综合技术措施,使水产养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推动了苗种良种化、病害防治、饲料以及水质环境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健康养殖”、“良种工程”、“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等重大项目,提高了单产水平。但池塘养殖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养殖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池塘养殖面积为929公顷、产量5443吨,分别占水产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8.99%和46.79%。    

2.水库山塘养殖。    

水库山塘养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类型,至今已形成大水面增养殖、网箱养殖、库汊围栏养殖和山塘、小水库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成为柳城县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增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露斯塔野鲮、罗非鱼、团头鲂、斑点叉尾 、光倒刺 、倒刺 、黄颡鱼、大口鲶等。由于水库山塘养殖投入少,基础设施不配套,苗种和物资供应不足,技术和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单产水平较低,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全县水库山塘养殖面积为1366公顷,产量5034吨,分别占水产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7.33%和43.28%。    

3.河沟养殖。    

柳城县河流水系比较发达,建成的大埔水电站,为渔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河汊围栏养殖和网箱养殖,其中网箱养殖是柳城县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养殖方式,也是柳城县优质水产品的主要来源。主要增养殖鱼类品种有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鲶鱼、倒刺 、光倒刺 、斑点叉尾 、黄颡鱼等。2010年,全县河沟养殖面积(含网箱)为35公顷,产量120吨,分别占水产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47%和1.03%。    

4.稻田养殖。    

柳城稻田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东泉镇和古砦乡的少数民族地区,稻田养殖和冬闲田养殖深受群众欢迎,是当地群众解决水产品供应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养殖方式有垄稻沟鱼、稻田深沟养殖、稻田坑沟式养殖等,养殖品种以禾花鲤鱼为主,亩产平均20公斤左右,达到了稻渔兼作、稻鱼共生、稻鱼双丰收的效果。    

(三)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种质资源保护情况。    

全县现有水产苗种场35个。2010年苗种生产面积135亩,鱼苗生产2000万尾,鱼种生产1527吨。鱼种培育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罗非鱼、大口鲶等十多种。    

三、水域滩涂养殖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养殖发展全局,优化渔业结构,发展特色渔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生态健康养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    

(二)总体思路。    

依托养殖水域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水产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三)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    

在规划中将传统的养殖水域和养殖方式纳入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充分考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产转业的需要,确保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路。    

2.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    

规划是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适宜养殖的水域纳入规划范围,然后制定养殖功能区规划和养殖区域布局规划。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可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和“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    

3.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域自然资源,又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使养殖区内、外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4.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    

规划要做到水域使用功能明确、区域布局合理。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养殖布局和养殖容量不合理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发挥水域资源优势,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5.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并将规划与不同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制定养殖功能区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四)发展方针。    

巩固发展现有水产养殖基地,推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从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调整优化全县渔业养殖构成,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导技术,大力发展滤食性鱼类养殖。在巩固大宗常规品种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名优温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比重。在渔业重点养殖区域主导产品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形成大产业。天然河道、水域以养护为主,重点做好融江天然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完善柳城县水产养殖业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养殖许可,实行渔业养殖生产持证制度,逐步规范全县水产养殖生产秩序。    

(五)发展目标    

根据“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发展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 到2015年,全县渔业总产量达到1.5566万吨(表2)(其中叉尾 0.2万吨、龟鳖150吨),年均增长6%以上;渔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29亿元,年均增长4.05%以上,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4.01%。 第二步,2016—2020年,以稳定产量和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9万吨 (表3) ,年均递增4%; 渔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73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5.03%。    

2. 柳城县2014年主要养殖类型生产情况和渔业经济规划    

 

池塘   

水库山塘河沟   

网箱   

其他   

养殖总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柳城县   

923   

7640   

1407   

7078   

25300   

1451   

51   

1892   

2380   

16610   

*稻田养鱼面积及庭院养殖面积不计入养殖总面积。    

3. 柳城县2020年主要养殖类型生产情况和渔业经济规划    

 

池塘   

水库山塘河沟   

稻田   

庭院养殖   

养殖总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柳城县   

1105   

8385   

1720   

10553   

466   

193   

19   

158   

2846   

18938   

*稻田养鱼面积未计入养殖总面积。    

四、养殖功能区域规划    

根据柳城县各乡镇区域分布特点,把全县水域规划成六个养殖功能区:池塘养殖区、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稻田养殖区、庭院养殖区、 休闲渔业区、 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    

(一) 池塘养殖区    

池塘养殖是柳城县水产养殖的主体,占全县水产品产量50%以上。近年来,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池塘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全县有50%以上养殖池塘是上世纪70、80年开挖的,由于年久失修,池塘呈老化状态,大多池塘出现了淤泥厚、塘埂塌、蓄水浅等问题,渔业养殖空间不断缩小,养殖污染和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池塘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规划在太平杨梅村和大埔镇中回村等村屯建设水产业无公害产地为基础,全面建设标准、安全、高效的现代渔业设施,将其发展为水产健康养殖池塘养殖区。养殖方式以池塘精养为主,按照无公害养殖标准,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罗非鱼、斑点叉尾 等品种。 规划从2011年起池塘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6%,到2015年 池塘养殖区 总面积1010公顷,年 总产量6892吨,年总产值6892万元;从2016年起池塘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池塘养殖总面积1105公顷,年总产量达8385吨,总产值8385万元(表4)。    

4. 柳城县池塘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位置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   

(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太平   

杨梅、大岭村等   

130   

887   

887   

150   

1138   

1138   

2   

沙埔   

古仁、沙埔村等   

95   

648   

648   

105   

797   

797   

3   

社冲   

无忧、长漕村等   

85   

580   

580   

85   

645   

645   

4   

大埔   

中回、六休村等   

180   

1229   

1229   

230   

1746   

1746   

5   

龙头   

旗山、伏虎村等   

95   

648   

648   

95   

721   

721   

6   

东泉   

对河、永安村等   

100   

682   

682   

100   

759   

759   

7   

凤山   

对河、旧县村等   

90   

614   

614   

90   

683   

683   

8   

六塘   

黄冲、拉燕村等   

90   

614   

614   

90   

683   

683   

9   

古砦   

大户村等   

75   

512   

512   

85   

645   

645   

10   

马山   

北浩村等   

70   

478   

478   

75   

568   

568   

合计   

 

1010   

6892   

6892   

1105   

8385   

8385   

(二)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

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是指山塘、各种类型的水库、电站大坝库区和适宜进行水产养殖开发的河流水域养殖区域。该养殖区水域广阔、水质良好、开发潜力大,为柳城县今后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该区域的养殖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产量偏低。因此,充分利用水库山塘河沟的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是今后柳城县水产养殖主要任务之一。在水库方面,有计划、多品种、多层次地投放鲢鱼、鳙鱼、草鱼等适合水库养殖的鱼类,充分利用水域生态灶位,控制外源性投肥,实现生产和生态平衡;在山塘方面,对有条件的山塘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逐步形成池塘精养模式;在河沟方面,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开发与保护兼顾,适度发展网箱养殖。    

规划以大埔镇、太平镇、冲脉镇、马山乡等乡镇的中小型水库、山塘、河沟渔业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河段库区为发展重点。 从2011年起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网箱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6%,到2015年 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 总面积1510公顷,年 总产量8674吨,年总产值6008万元;从2016年起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网箱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网箱养殖总面积1720公顷,年总产量达10553吨,总产值8915万元(表5)。    

5. 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位置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柳城县   

大埔、龙头、太平、沙埔、凤山、社冲、东泉、六塘、冲脉、寨隆、古砦、马山   

1510   

8674   

6008   

1720   

10553   

8915   

(三) 稻田养殖区    

稻田养殖区是指利用稻田养殖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实行稻渔兼作、稻鱼双收的稻田养殖区域。这是柳城县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稻田养殖模式有“坑沟稻田养鱼”、“鱼—稻—鱼”、“冬闲田养鱼”等。近年来,总结出了“三增”生态养殖模式,一是用水泥和砖加固、加高田基,开设鱼坑和鱼沟,增加了水体养殖空间;二是增大放养规格和增加放养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三是增加天然饵料供应,投放牧草、沼渣肥田、诱虫灯诱杀害虫等方式。    

规划以古砦乡、东泉镇为稻田养殖重点乡镇,从2011年起稻田养鱼年产量递增6%,到2015年稻田养鱼总面积达403公顷,年总产量达159吨,年总产值318万元;从2016年起稻田养鱼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稻田养鱼总面积466公顷,年总产量达193吨,年总产值575万元(表6)。    

6. 稻田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位置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柳城县   

大埔、东泉、太平、古砦   

403   

159   

318   

466   

193   

575   

(四) 庭院养殖区    

庭院养殖区是指以庭院为场地从事的渔业生产的区域,目前以养殖龟鳖为主, 黄鳝、泥鳅等 名特优水产品为辅的庭院渔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庭院渔业是一种水产养殖新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用水量少、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适合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容易形成“一村一品”优势。规划以大埔镇、太平镇、冲脉镇、社冲乡为庭院养殖重点乡镇,辐射带动其他乡镇。从2011年起庭院养殖年产量递增8%,到2015年庭院养殖总面积12公顷,年总产量达150吨,年总产值1500万元,从2016年起庭院养殖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庭院养殖总面积19公顷,年总产量达158吨,年总产值1896万元(表7)。    

7. 庭院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养殖范围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柳城县   

大埔、冲脉、社冲、太平   

12   

150   

1500   

19   

158   

1896   

(五)休闲渔业区    

休闲渔业区是指在各有关养殖区内发展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的区域。休闲渔业把旅游业 旅游观光 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提高了渔民的收入。规划在太平安乐水库、大埔电站等区域发展休闲渔业养殖区。主要以稻田、池塘、泉水溪河、水库山塘河沟养殖与旅游相结合,经营发展渔业养殖、垂钓、观赏、科教、餐饮、住宿、冬泳、摘果、漂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区。 全县规划到2020年建成2个休闲渔业小区(表8)。    

8. 休闲渔业区规划表    

序号   

旅游区名称   

位置   

现有条件   

规 划   

1   

安乐水库休闲渔业区   

安乐水库   

发展水产养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渔业旅游   

本项目由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建立养殖、休假、娱乐、观光式度假村   

2   

大埔电站休闲渔业区   

大埔电站至十五坡河段(河段长40公里)   

发展渔业增养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渔业旅游   

本项目由当地政府投资或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建立养殖、休假、娱乐、观光渔业   

(六)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    

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和开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所划定的保护区域。    

规划在凤山三江口建设发展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养殖为辅,科学开发利用。主要养殖和保护品种为 长臀 、赤 等。到2020年, 全县规划建成1个种质资源保护区(站、场)(表9)。    

9. 柳州市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站、场)建设规划表    

序号   

保护区名称   

地理位置   

面积(公顷)   

保护内容   

规 划   

1   

柳江长臀桂华鲮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柳城县凤山三江口   

801   

长臀桂花鲮赤   

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五、养殖区域布局规划    

由于全县各地不同区域的水产养殖业自然资源特点不尽相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也有差异。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抓好水产养殖优势品种区域布局,建设优势产品产业带,因地制宜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柳城县各乡镇水域分布特点,把全县分成三个养殖带:马山乡等名特优养殖带、太平镇苗种养殖带和融江河养殖带。    

(一)马山乡养殖带。    

该养殖带位于柳城县西南部,以四塘农场为主,是目前全县最重要的池塘养殖区域。到2015年,该养殖带池塘养殖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养殖面积80多公顷,养殖产量600吨以上。    

养殖带重点 发展以斑点叉尾 、龟鳖 等为主的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养殖方式以连片池塘标准化养殖为主。 规划建设四塘农场商品鱼养殖基地,完善基地内池塘标准化改造、良种繁育、成鱼养殖和市场营销的配套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培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实施无公害养殖,实现高效健康养殖和产品质量安全。    

(二)太平镇养殖带。    

该养殖带位于柳城县东北部。中小型水库较多,池塘养殖以乡村池塘类型为主,稳定养殖面积,积极提高单产水平。以杨梅村为基础,进一步建设成为我县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规划主要培育斑点叉尾 、黄颡、光倒刺 、倒刺 等优质水产品种。 到2015年,该养殖带池塘养殖总面积将达130公顷,养殖总产量达887吨。 同时, 抓好水库、山塘增养殖,实施健康生态养殖,稳步提高产量。    

(三)融江河养殖带。    

规划在大埔电站库区县城、洛崖、龙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之外的龙头段融江河段建立适量网箱养殖基地,以及增养殖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有序发展网箱养殖名贵鱼类。在充分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完善配套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健康生态养殖。    

1.规划原则。    

由于河流网箱养殖涉及航运、防洪和环保,网箱养殖以“科学规划、合理养殖、控制规模、安全环保”为原则,因此,选择的养殖区域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1)不影响航运的江段;(2)现已养殖,并己证明不妨碍航运和污染水质的江段;(3)各有关部门已调研核实的养殖区。    

2.网箱养殖标准。    

为使河流网箱设置科学和规范、密度合理,防止水域养殖自身污染,在河流设置网箱必须达到如下标椎:    

(1)适宜设置网箱养鱼的江河在枯水期水深必须在3米以上,水流速在1一5厘米/秒,水质良好,风浪比较小;    

(2)网箱的大小基本一致,原则上每个网箱规格以4米×8米或6米×6米为标准;    

(3)网箱组之间的间隔为10一50米,每组网箱面积不超过1200平方米;    

(4)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生产;    

(5)完善网箱安全设施,确保防汛、航运、生产安全。    

3.规划河段。    

按照规划原则和网箱养殖标准,2013年县政府组织畜牧、环保、水利、海事等部门实地调研规划,将下列河段作为主要河流网箱养殖区(表10)。    

序号   

类型   

辖区   

区域名称   

位置(范围)   

养殖现状(养殖证在有效期内)   

规划   

方案   

网箱   

面积   

(平方米)   

养殖   

品种   

1   

网箱养殖   

龙头镇   

下枧养殖区   

龙头镇取水口上方3公里至下枧村河段   

3800   

草鱼、鲤鱼   

4000平方米   

2   

网箱养殖   

龙头镇   

东山养殖区   

东山至龙头码头河段   

7500   

草鱼、鲤鱼   

8000平方米   

3   

网箱养殖   

龙头镇   

瓦窑养殖区   

东山以下至瓦窑村河段   

1800   

草鱼、鲤鱼   

2000平方米   

4   

网箱养殖   

龙头镇   

倒水养殖区   

瓦窑村对面倒水屯河段   

9500   

草鱼、鲤鱼   

10000平方米   

合计   

 

 

 

 

22600   

 

24000平方米   

表10:柳城县主要网箱养殖区分布及规划情况表    

4.规划方案。    

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根据柳城县现有河流网箱的分布和数量,结合河流网箱发展趋势,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重点发展网箱养殖区:大埔电站库区龙头河段网箱养殖区域交通便利、水质清爽、水深适宜,适于发展草鱼、三角鲤、倒刺 等江河名优品种鱼类养殖。为了洁净水质,在河流网箱集中的区域,投放鲢、鳙、鲴等吃浮游生物和腐殖质的鱼类,这将能有效缓解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的形成。    

六、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理顺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任务与责任,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向政府汇报和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责任制度,确保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政策,夯实基础    

加快柳城县现代渔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自治区和柳州市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落实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及上级有关政策。    

(三)加大投入,增强活力    

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业综合能力。一是加大对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投入,把池塘标准化改造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加以实施。二是加大对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国家级、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步伐。三是加大对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    

(四)科技创新,强化支撑    

一是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引进一批水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三是选择柳城县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加大柳城县渔业标准化、组织化生产程度。四是完善基层技术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条件,提高技术推广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附件:柳城县养殖水域功能规划图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22日印发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来源: 柳城政办〔2015〕132号  |   发布日期: 2015-12-22 16:07    |  作者: 柳城政办〔2015〕132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

 

办公室文件

 

柳城政办〔2015〕132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 印发柳城县水域滩涂

养殖规划(2011—2020年) 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及柳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关于做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修编绩效考评指标有关工作的通知》(柳渔牧发〔2015〕65号)等文件精神,我县重新对《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11—2020年)》进行了修编,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 12 21日    

 

 

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2011年-2020年)    

 

 

 

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水产养殖业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一)水域资源状况    

(二)水文气候条件    

(三)生物资源状况    

二、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一) “十一五”期间水产养殖情况回顾    

(二)不同水产养殖类型的生产情况    

1.池塘养殖    

2.水库山塘养殖    

3.河沟养殖    

4.稻田养殖    

(三) 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种质资源保护情况    

三、水域滩涂养殖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方针    

(五)发展目标    

四、养殖功能区域规划    

(一)池塘养殖区    

(二)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    

(三)稻田养殖区    

(四)庭院养殖区    

(五)休闲渔业区    

(六)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    

五、养殖区域布局规划    

(一)马山乡养殖带    

(二)太平镇养殖带    

(三)融江河养殖带    

六、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二)落实政策,夯实基础    

(三)加大投入,增强活力    

(四)科技创新,强化支撑    

 

附:柳城县养殖水域功能规划图    

图一、柳城县淡水池塘养殖区规划图    

图二、柳城县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规划图    

图三、柳城县稻田养殖区规划图    

图四、柳城县庭院养殖区规划图    

图五、柳城县休闲渔业区规划图    

图六、柳城县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规划图    

 

 

一、水产养殖业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自然资源是水产养殖业的依托,水产养殖规划必须依据自然资源的特点,才能发挥其优势,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一) 水域资源状况。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经108°50'至109°36'19 ,北纬24°26'4 至24°50'17 之间。东与鹿寨县 毗邻,西与罗城县 、宜州 市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县 相连,北与融安县 、融水县 交界。县境内东西最大横距7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7公里。 总面积2109.78平方公里,折合316.47万亩,其中陆地面积301.2万亩,占95.3%,水域面积14.86万亩,占4.7%,耕地面积67.2万亩,森林面积70.95万亩。 全县行政区辖12个乡(镇),122个村委会,16个居委会,975个自然村,13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7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7.29%,渔业人口1.5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2%。柳城县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东北部属越城岭边缘,东西部岩溶山峦起伏,西北部是九万大山末端,中部岩溶山与丘陵交错,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9.2%,土地总面积为2100.78平方公里。地势北部最高,东北偏东次之,从两边逐渐向东南和中部倾斜。地貌以岩溶残蚀型峰林平原和峰林丛洼地为主,低山丘陵穿插其中。    

柳城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雨量充沛,水系较发达,大小河流、溪流共24条,县境内有融江、龙江、柳江等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8条。此外,还有中、小型水库和池塘。    

全县水域总面积12.53万亩,已养面积3.57万亩。流经境内的河流折合面积约7万亩;水库面积2.75万亩;池塘1.39万亩;拦河沟及其它0.13万亩。    

(二)水文气候条件。    

柳城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光照能量和水量丰富。 年平均气温20.2 o C,平均最高气温24.8 o C,平均最低气温16.5 o C;每年1—4月份气温约在10 o C—20.5 o C,1月平均气温10 o C,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为28.1 o C—28.6 o C。全县的气温有所差异,一般河西片气温比河东片气温低0.5 o C左右。年平均无霜期334天。极端高温39.4 o C,极端低温-2.5 o C。 年日照总时数1300—1700小时。 柳城县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在1300—1500mm之间,降雨主要集中在 4—8月,占全年的70%左右,1—3月和9—12月降雨明显减少。柳城县石炭纪的石灰岩、灰岩及砂页岩分布较广,地下水比较丰富,大小泉水各地皆有。东泉镇地下水最为丰富且水位高,随处可以挖出井水。全县地下水年总流量1.36亿立方米,其中河西片年流量0.82亿立方米,占总流量的60%。    

融江、龙江、柳江年平均水温20.7 o C,日最高水温32.0 o C,日最低水温5.9 o C;水体透明度为50—450厘米。融江: PH值为7.21—7.66,呈弱碱性;溶解氧为7.01—8.55毫克/升,平均饱和度为72.4%。五日生化需氧量(BOD)1.00毫克/升。龙江:PH值为7.71—8.03,呈弱碱性;溶解氧为8.45—9.64毫克/升,平均饱和度为73.8%。五日生化需氧量(BOD)0.78—1.11毫克/升。柳江:PH值为7.30—7.51,呈弱碱性;溶解氧为7.17—8.99毫克/升,平均饱和度为69.3%。五日生化需氧量(BOD)1.00毫克/升。江河水平均总碱度为0.26—1.71毫克当量/升,主要离子总量(矿化度)为101.4毫克/升,总硬度为0.175—4.46德国度,属“软水”范围。水型(O.A.阿列金分类)为碳酸盐类钙组Ⅲ型。    

江水中氨氮含量为0.081—0.177毫克/升,硝酸盐氮含量为0.010—0.099毫克/升,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15—0.022毫克/升。    

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境内的柳江、融江、龙江水质全年绝大部分时间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达到地面水Ⅰ--Ⅱ类标准。江河干流及支流冬季水流量少时,一些工厂对“三废”处理不当,部分河段因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使江河局部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生物资源状况。    

融江、龙江、柳江有浮游植物8门97属,以绿藻、硅藻为多,占73.2%。浮游植物数量为9.26—36.84万个/升。江河水体属贫营养型。    

融江、龙江、柳江的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等4大类,约134种。原生动物以沙壳虫、栉毛虫为主;枝角类以象鼻蚤、尖额蚤为主;桡足类以剑水蚤、镰钩明鳔水蚤为主;轮虫以鞍甲轮虫为主。浮游动物总平均密度为586.39个/升,总平均生物量为0.25毫克/升。    

柳江、融江、龙江的底栖动物主要有3门17纲39种,隶属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3大类。软体动物以河蚬、螺类、三角帆蚌等为主,环节动物以水丝蚓、四马丁蛭为主,节肢动物以浮游科幼虫和摇蚊科幼虫等水生昆虫和沼虾为主。    

软体动物密度为61.02—105.00个/米 ; ,生物量为12.92—24.19克/米 ; ;环节动物密度为329.96—1130.60个/米 ; ,生物量为0.87—2.83克/米 ; ;水生昆虫密度为47.96—433.18个/米 ; ,生物量为0.22—1.23/米 ;    

柳江、融江、龙江的大型水生植物有1门1纲6科16种,常见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聚草等。    

陆生鱼类饲料植物(包括人工种植)有杂交狼尾草、王草、黑墨草、苏丹草、甘蔗叶、木茹叶、橡草以及禾本科类的稗草、麻风草、狗尾草等,豆科植物的茎、叶和种子等以及各种陆地上种植的蔬菜茎叶均是草食性鱼类的主要青饲料。    

柳城县各江河有记载土著鱼类151种,分隶于7目19科88属。其中鲤科90种,占总数59.6%,以 亚科、 亚科、 亚科、野鲮亚科鱼类居多。    

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光倒刺 、卷口鱼、鲶鱼、月鳢、鳜鱼等39种;常见中小型鱼类有宽鳍 、银飘鱼、伍氏华鳊、细鳞鲴、花 、蛇 、光唇鱼、四须盘 、泥鳅、黄颡鱼、斑 、胡子鲶、沙塘鳢、大刺鳅等28种;濒危鱼类有花鳗鲡、长臀 等6种。    

柳江名贵品种资源丰富,鱼类有赤 、鳗鲡(花鳗鲡)、 鱼、倒刺 、光倒刺 、单纹似 、南方白甲鱼、叶结鱼、桂华鲮、唇鲮、卷口鱼、乌原鲤、长臀 、斑 、鳜鱼、刺鳅等;两栖类有大鲵、虎纹蛙等;爬行类有地龟、平胸龟、乌龟、山瑞鳖等。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有花鳗鲡、大鲵、虎纹蛙。    

丰富的水产养殖业自然资源,为科学利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众多的名贵鱼类资源,为柳州市水产养殖业朝着良种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开发潜力。    

二、 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一) “十一五”期间水产养殖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柳城县水产养殖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到2010年全县水产养殖总产量1.163万吨 (表1) ,总产值1.0676亿元,年均递增7.75%和7.46%。养殖水面2382.5公顷,占可养水面的28.5%。养殖单产325.48公斤/亩;水产养殖业总产值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2.92%,渔业劳动力11384人。养殖品种趋于多样化,由原来的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鲫鱼、革胡子鲶、罗非鱼等10多个品种,增加了大口鲶、黄颡鱼、光倒刺 、倒刺 、斑点叉尾 、龟鳖 等新品种,养殖品种接近20个。    

1. 柳城县2010年主要养殖类型生产情况和渔业经济情况    

 

池塘   

水库山塘   

河沟   

稻田   

养殖总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柳城县   

929   

5443   

1366   

5034   

35.0   

120.0   

0.0   

0.0   

2382.5   

11632.0   

*稻田养鱼面积未计入养殖总面积。    

(二)不同水产养殖类型的生产情况。    

根据柳城县的水域特点和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类型可分为池塘养殖、水库山塘养殖、河沟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四种。    

1.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柳城县最主要的水产养殖类型,具有水体小、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好、易推广等特点,深受农村群众欢迎。池塘养殖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罗非鱼、胡子鲶、斑点叉尾 、鲫鱼、倒刺 、鲶鱼、鳖等10多个品种。养殖技术采用单养、混养、轮养等方式,结合配套综合技术措施,使水产养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推动了苗种良种化、病害防治、饲料以及水质环境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健康养殖”、“良种工程”、“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等重大项目,提高了单产水平。但池塘养殖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养殖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010年,全县池塘养殖面积为929公顷、产量5443吨,分别占水产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8.99%和46.79%。    

2.水库山塘养殖。    

水库山塘养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养殖类型,至今已形成大水面增养殖、网箱养殖、库汊围栏养殖和山塘、小水库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成为柳城县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增养殖品种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露斯塔野鲮、罗非鱼、团头鲂、斑点叉尾 、光倒刺 、倒刺 、黄颡鱼、大口鲶等。由于水库山塘养殖投入少,基础设施不配套,苗种和物资供应不足,技术和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单产水平较低,因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全县水库山塘养殖面积为1366公顷,产量5034吨,分别占水产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7.33%和43.28%。    

3.河沟养殖。    

柳城县河流水系比较发达,建成的大埔水电站,为渔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河汊围栏养殖和网箱养殖,其中网箱养殖是柳城县集约化养殖程度较高的养殖方式,也是柳城县优质水产品的主要来源。主要增养殖鱼类品种有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鲶鱼、倒刺 、光倒刺 、斑点叉尾 、黄颡鱼等。2010年,全县河沟养殖面积(含网箱)为35公顷,产量120吨,分别占水产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1.47%和1.03%。    

4.稻田养殖。    

柳城稻田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东泉镇和古砦乡的少数民族地区,稻田养殖和冬闲田养殖深受群众欢迎,是当地群众解决水产品供应和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养殖方式有垄稻沟鱼、稻田深沟养殖、稻田坑沟式养殖等,养殖品种以禾花鲤鱼为主,亩产平均20公斤左右,达到了稻渔兼作、稻鱼共生、稻鱼双丰收的效果。    

(三)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及种质资源保护情况。    

全县现有水产苗种场35个。2010年苗种生产面积135亩,鱼苗生产2000万尾,鱼种生产1527吨。鱼种培育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罗非鱼、大口鲶等十多种。    

三、水域滩涂养殖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养殖发展全局,优化渔业结构,发展特色渔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生态健康养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    

(二)总体思路。    

依托养殖水域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水产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三)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    

在规划中将传统的养殖水域和养殖方式纳入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充分考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产转业的需要,确保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路。    

2.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    

规划是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适宜养殖的水域纳入规划范围,然后制定养殖功能区规划和养殖区域布局规划。在具体操作时,根据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可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和“先粗后细、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    

3.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域自然资源,又要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使养殖区内、外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4.规划与调整结合的原则。    

规划要做到水域使用功能明确、区域布局合理。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将规划与调整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养殖布局和养殖容量不合理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充分发挥水域资源优势,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5.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并将规划与不同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制定养殖功能区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四)发展方针。    

巩固发展现有水产养殖基地,推进水产养殖增长方式从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调整优化全县渔业养殖构成,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导技术,大力发展滤食性鱼类养殖。在巩固大宗常规品种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名优温水性鱼类和亚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比重。在渔业重点养殖区域主导产品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形成大产业。天然河道、水域以养护为主,重点做好融江天然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完善柳城县水产养殖业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养殖许可,实行渔业养殖生产持证制度,逐步规范全县水产养殖生产秩序。    

(五)发展目标    

根据“一次规划、分步到位”的原则,发展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 到2015年,全县渔业总产量达到1.5566万吨(表2)(其中叉尾 0.2万吨、龟鳖150吨),年均增长6%以上;渔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29亿元,年均增长4.05%以上,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4.01%。 第二步,2016—2020年,以稳定产量和提高质量为主要目的,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89万吨 (表3) ,年均递增4%; 渔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73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占全县大农业总产值的5.03%。    

2. 柳城县2014年主要养殖类型生产情况和渔业经济规划    

 

池塘   

水库山塘河沟   

网箱   

其他   

养殖总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柳城县   

923   

7640   

1407   

7078   

25300   

1451   

51   

1892   

2380   

16610   

*稻田养鱼面积及庭院养殖面积不计入养殖总面积。    

3. 柳城县2020年主要养殖类型生产情况和渔业经济规划    

 

池塘   

水库山塘河沟   

稻田   

庭院养殖   

养殖总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面积(公顷)   

产量(吨)   

柳城县   

1105   

8385   

1720   

10553   

466   

193   

19   

158   

2846   

18938   

*稻田养鱼面积未计入养殖总面积。    

四、养殖功能区域规划    

根据柳城县各乡镇区域分布特点,把全县水域规划成六个养殖功能区:池塘养殖区、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稻田养殖区、庭院养殖区、 休闲渔业区、 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    

(一) 池塘养殖区    

池塘养殖是柳城县水产养殖的主体,占全县水产品产量50%以上。近年来,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池塘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量不断提高。但是,全县有50%以上养殖池塘是上世纪70、80年开挖的,由于年久失修,池塘呈老化状态,大多池塘出现了淤泥厚、塘埂塌、蓄水浅等问题,渔业养殖空间不断缩小,养殖污染和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池塘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规划在太平杨梅村和大埔镇中回村等村屯建设水产业无公害产地为基础,全面建设标准、安全、高效的现代渔业设施,将其发展为水产健康养殖池塘养殖区。养殖方式以池塘精养为主,按照无公害养殖标准,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罗非鱼、斑点叉尾 等品种。 规划从2011年起池塘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6%,到2015年 池塘养殖区 总面积1010公顷,年 总产量6892吨,年总产值6892万元;从2016年起池塘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池塘养殖总面积1105公顷,年总产量达8385吨,总产值8385万元(表4)。    

4. 柳城县池塘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位置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   

(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太平   

杨梅、大岭村等   

130   

887   

887   

150   

1138   

1138   

2   

沙埔   

古仁、沙埔村等   

95   

648   

648   

105   

797   

797   

3   

社冲   

无忧、长漕村等   

85   

580   

580   

85   

645   

645   

4   

大埔   

中回、六休村等   

180   

1229   

1229   

230   

1746   

1746   

5   

龙头   

旗山、伏虎村等   

95   

648   

648   

95   

721   

721   

6   

东泉   

对河、永安村等   

100   

682   

682   

100   

759   

759   

7   

凤山   

对河、旧县村等   

90   

614   

614   

90   

683   

683   

8   

六塘   

黄冲、拉燕村等   

90   

614   

614   

90   

683   

683   

9   

古砦   

大户村等   

75   

512   

512   

85   

645   

645   

10   

马山   

北浩村等   

70   

478   

478   

75   

568   

568   

合计   

 

1010   

6892   

6892   

1105   

8385   

8385   

(二)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

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是指山塘、各种类型的水库、电站大坝库区和适宜进行水产养殖开发的河流水域养殖区域。该养殖区水域广阔、水质良好、开发潜力大,为柳城县今后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该区域的养殖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产量偏低。因此,充分利用水库山塘河沟的资源优势,加大开发力度,是今后柳城县水产养殖主要任务之一。在水库方面,有计划、多品种、多层次地投放鲢鱼、鳙鱼、草鱼等适合水库养殖的鱼类,充分利用水域生态灶位,控制外源性投肥,实现生产和生态平衡;在山塘方面,对有条件的山塘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逐步形成池塘精养模式;在河沟方面,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开发与保护兼顾,适度发展网箱养殖。    

规划以大埔镇、太平镇、冲脉镇、马山乡等乡镇的中小型水库、山塘、河沟渔业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河段库区为发展重点。 从2011年起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网箱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6%,到2015年 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 总面积1510公顷,年 总产量8674吨,年总产值6008万元;从2016年起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网箱养殖水产品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及大埔电站龙头段库区网箱养殖总面积1720公顷,年总产量达10553吨,总产值8915万元(表5)。    

5. 水库、山塘、河沟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位置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柳城县   

大埔、龙头、太平、沙埔、凤山、社冲、东泉、六塘、冲脉、寨隆、古砦、马山   

1510   

8674   

6008   

1720   

10553   

8915   

(三) 稻田养殖区    

稻田养殖区是指利用稻田养殖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实行稻渔兼作、稻鱼双收的稻田养殖区域。这是柳城县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之一,稻田养殖模式有“坑沟稻田养鱼”、“鱼—稻—鱼”、“冬闲田养鱼”等。近年来,总结出了“三增”生态养殖模式,一是用水泥和砖加固、加高田基,开设鱼坑和鱼沟,增加了水体养殖空间;二是增大放养规格和增加放养品种,提高水体利用率;三是增加天然饵料供应,投放牧草、沼渣肥田、诱虫灯诱杀害虫等方式。    

规划以古砦乡、东泉镇为稻田养殖重点乡镇,从2011年起稻田养鱼年产量递增6%,到2015年稻田养鱼总面积达403公顷,年总产量达159吨,年总产值318万元;从2016年起稻田养鱼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稻田养鱼总面积466公顷,年总产量达193吨,年总产值575万元(表6)。    

6. 稻田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位置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柳城县   

大埔、东泉、太平、古砦   

403   

159   

318   

466   

193   

575   

(四) 庭院养殖区    

庭院养殖区是指以庭院为场地从事的渔业生产的区域,目前以养殖龟鳖为主, 黄鳝、泥鳅等 名特优水产品为辅的庭院渔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庭院渔业是一种水产养殖新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用水量少、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适合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容易形成“一村一品”优势。规划以大埔镇、太平镇、冲脉镇、社冲乡为庭院养殖重点乡镇,辐射带动其他乡镇。从2011年起庭院养殖年产量递增8%,到2015年庭院养殖总面积12公顷,年总产量达150吨,年总产值1500万元,从2016年起庭院养殖年产量递增4%,到2020年庭院养殖总面积19公顷,年总产量达158吨,年总产值1896万元(表7)。    

7. 庭院养殖区规划表    

序号   

养殖辖区   

养殖范围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面积(公顷)   

产量(吨)   

产值(万元)   

面积   

(公顷)   

产量   

(吨)   

产值   

(万元)   

1   

柳城县   

大埔、冲脉、社冲、太平   

12   

150   

1500   

19   

158   

1896   

(五)休闲渔业区    

休闲渔业区是指在各有关养殖区内发展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的区域。休闲渔业把旅游业 旅游观光 水族观赏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配置,提高了渔民的收入。规划在太平安乐水库、大埔电站等区域发展休闲渔业养殖区。主要以稻田、池塘、泉水溪河、水库山塘河沟养殖与旅游相结合,经营发展渔业养殖、垂钓、观赏、科教、餐饮、住宿、冬泳、摘果、漂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区。 全县规划到2020年建成2个休闲渔业小区(表8)。    

8. 休闲渔业区规划表    

序号   

旅游区名称   

位置   

现有条件   

规 划   

1   

安乐水库休闲渔业区   

安乐水库   

发展水产养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渔业旅游   

本项目由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建立养殖、休假、娱乐、观光式度假村   

2   

大埔电站休闲渔业区   

大埔电站至十五坡河段(河段长40公里)   

发展渔业增养殖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渔业旅游   

本项目由当地政府投资或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进行,建立养殖、休假、娱乐、观光渔业   

(六)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    

渔业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和开发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水生生物种质资源所划定的保护区域。    

规划在凤山三江口建设发展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以保护为主,养殖为辅,科学开发利用。主要养殖和保护品种为 长臀 、赤 等。到2020年, 全县规划建成1个种质资源保护区(站、场)(表9)。    

9. 柳州市种质资源养殖保护区(站、场)建设规划表    

序号   

保护区名称   

地理位置   

面积(公顷)   

保护内容   

规 划   

1   

柳江长臀桂华鲮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柳城县凤山三江口   

801   

长臀桂花鲮赤   

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五、养殖区域布局规划    

由于全县各地不同区域的水产养殖业自然资源特点不尽相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状况也有差异。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抓好水产养殖优势品种区域布局,建设优势产品产业带,因地制宜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柳城县各乡镇水域分布特点,把全县分成三个养殖带:马山乡等名特优养殖带、太平镇苗种养殖带和融江河养殖带。    

(一)马山乡养殖带。    

该养殖带位于柳城县西南部,以四塘农场为主,是目前全县最重要的池塘养殖区域。到2015年,该养殖带池塘养殖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养殖面积80多公顷,养殖产量600吨以上。    

养殖带重点 发展以斑点叉尾 、龟鳖 等为主的优势水产品养殖区。养殖方式以连片池塘标准化养殖为主。 规划建设四塘农场商品鱼养殖基地,完善基地内池塘标准化改造、良种繁育、成鱼养殖和市场营销的配套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培育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实施无公害养殖,实现高效健康养殖和产品质量安全。    

(二)太平镇养殖带。    

该养殖带位于柳城县东北部。中小型水库较多,池塘养殖以乡村池塘类型为主,稳定养殖面积,积极提高单产水平。以杨梅村为基础,进一步建设成为我县的水产苗种生产基地。规划主要培育斑点叉尾 、黄颡、光倒刺 、倒刺 等优质水产品种。 到2015年,该养殖带池塘养殖总面积将达130公顷,养殖总产量达887吨。 同时, 抓好水库、山塘增养殖,实施健康生态养殖,稳步提高产量。    

(三)融江河养殖带。    

规划在大埔电站库区县城、洛崖、龙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之外的龙头段融江河段建立适量网箱养殖基地,以及增养殖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有序发展网箱养殖名贵鱼类。在充分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完善配套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健康生态养殖。    

1.规划原则。    

由于河流网箱养殖涉及航运、防洪和环保,网箱养殖以“科学规划、合理养殖、控制规模、安全环保”为原则,因此,选择的养殖区域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1)不影响航运的江段;(2)现已养殖,并己证明不妨碍航运和污染水质的江段;(3)各有关部门已调研核实的养殖区。    

2.网箱养殖标准。    

为使河流网箱设置科学和规范、密度合理,防止水域养殖自身污染,在河流设置网箱必须达到如下标椎:    

(1)适宜设置网箱养鱼的江河在枯水期水深必须在3米以上,水流速在1一5厘米/秒,水质良好,风浪比较小;    

(2)网箱的大小基本一致,原则上每个网箱规格以4米×8米或6米×6米为标准;    

(3)网箱组之间的间隔为10一50米,每组网箱面积不超过1200平方米;    

(4)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生产;    

(5)完善网箱安全设施,确保防汛、航运、生产安全。    

3.规划河段。    

按照规划原则和网箱养殖标准,2013年县政府组织畜牧、环保、水利、海事等部门实地调研规划,将下列河段作为主要河流网箱养殖区(表10)。    

序号   

类型   

辖区   

区域名称   

位置(范围)   

养殖现状(养殖证在有效期内)   

规划   

方案   

网箱   

面积   

(平方米)   

养殖   

品种   

1   

网箱养殖   

龙头镇   

下枧养殖区   

龙头镇取水口上方3公里至下枧村河段   

3800   

草鱼、鲤鱼   

4000平方米   

2   

网箱养殖   

龙头镇   

东山养殖区   

东山至龙头码头河段   

7500   

草鱼、鲤鱼   

8000平方米   

3   

网箱养殖   

龙头镇   

瓦窑养殖区   

东山以下至瓦窑村河段   

1800   

草鱼、鲤鱼   

2000平方米   

4   

网箱养殖   

龙头镇   

倒水养殖区   

瓦窑村对面倒水屯河段   

9500   

草鱼、鲤鱼   

10000平方米   

合计   

 

 

 

 

22600   

 

24000平方米   

表10:柳城县主要网箱养殖区分布及规划情况表    

4.规划方案。    

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根据柳城县现有河流网箱的分布和数量,结合河流网箱发展趋势,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重点发展网箱养殖区:大埔电站库区龙头河段网箱养殖区域交通便利、水质清爽、水深适宜,适于发展草鱼、三角鲤、倒刺 等江河名优品种鱼类养殖。为了洁净水质,在河流网箱集中的区域,投放鲢、鳙、鲴等吃浮游生物和腐殖质的鱼类,这将能有效缓解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的形成。    

六、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把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理顺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工作任务与责任,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向政府汇报和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强化责任制度,确保柳城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落实政策,夯实基础    

加快柳城县现代渔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自治区和柳州市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落实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殖业发展的决定》及上级有关政策。    

(三)加大投入,增强活力    

各级渔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业综合能力。一是加大对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投入,把池塘标准化改造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加以实施。二是加大对水产原良种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快国家级、自治区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步伐。三是加大对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的投入。    

(四)科技创新,强化支撑    

一是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二是引进一批水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三是选择柳城县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加大柳城县渔业标准化、组织化生产程度。四是完善基层技术推广站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条件,提高技术推广系统的技术装备水平。    

 

附件:柳城县养殖水域功能规划图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22日印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