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划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5-03-18

柳 城 县

 人民政府文件

 柳城政发〔2015〕12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柳城县2015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区、市驻县各单位:

《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  

20153月6   

 

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加快融入柳州“一小时经济圈”发展为目标,围绕“四个年”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富民强县”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进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幸福美丽新柳城,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

根据“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结合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2015年柳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0%;

——工业总产值增长1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财政收入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以下主要计划任务和措施:

   (一)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总体增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总量。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柳州工业的发展重点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方向,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工业内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抓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促使工业经济实现保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组织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资金供求矛盾,进一步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排除一切阻碍因素,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力争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培育新上规模企业2家,工业更新改造增长10%。工业经济总量得到不断增加。

打造好柳州工业转移基地平台。健全县内园区管理和产业政策激励机制,充分整合盘活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完善园区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建设。优化壮大机械制造、汽车配件、新型材料开发、清洁能源、蔗糖深加工、茧丝绸加工产业、精细循环化工产品、农产品深加工等八大产业,着重推进圣特药业“壮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安琪酵母二期、鼎铭金属年产10万吨不锈钢精线微丝生产基地及五顺汽配沙埔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柳华对接柳东新区,打造柳州工业大后方;推进沙埔、太平等209国道沿线乡镇对接柳北,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柳州市企业外迁实现工业招商新突破,努力打造柳州生态工业的示范基地。2015年力争新增入园企业(项目)5家(个),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打造建设柳州生态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规模种植和禽畜规模养殖。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凤山、社冲对接柳南、柳北,打造近郊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古砦、太平建立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马山、大埔、东泉、六塘等粮食主产区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带动全县粮食大幅增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复种面积)、产量28万吨(其中开发秋冬菜12万亩,产量16万吨),发展食用菌900万平方米(含袋栽食用菌),总产量5.8万吨。新建蔬菜示范基地5000亩,食用菌示范基地150万平方米。2015年,以发展草食动物为重点,计划发展新建禽场10个,牛场4个,羊场15个计划山上造林1万亩,道路两旁可视一面坡绿化500亩,村屯绿化320个,其中重点村屯120个,面上村屯200个,全民义务植树完成110万株。力争完成木材产量15万立方米。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深度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益

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试点,做好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工作,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继续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的整体联动机制,全力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发展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扶持一些有发展潜力,能真正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名副其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繁育与推广,重点推广桂柳05/136、柳城07/500。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培训,培训项目实施区所在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5000人次。

努力开创水利建设管理新局面。狠抓水利建设,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认真实施第五批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3634.68万元;续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3处,计划完成投资1472万元,解决1840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续建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治理工程柳城县龙庆~洛崖、木桐段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柳城县黄洞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独山水库坝后电站增效扩容项目。

   (三)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颁布的《柳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逐步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转变为城镇居民。二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城镇化。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布局重点向工业园区集聚。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乡镇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采用“BT”模式,计划投资9660万元加快推进龙美至龙旦、里厢至大岭等19条通行政村道路建设步伐,确保年底实现建制村通村道路硬化率100%的目标;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建设。

   (四)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地,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围绕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高起点编制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以休闲旅游为中心,以发展“一轴两翼、三带六区”为空间布局,以开发建设“一城一区一山一湖一带”为重点,创建“秩序好、服务优、环境美、游客满意”的旅游大环境。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增长15%以上。

积极推动信息、金融、保险、技术咨询、中介服务等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计划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

   (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一是谋划和建设好重大项目库,争取我县更多的项目能够列入上级发展的规划中,增强我县发展后劲。二是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促进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着重抓好县城东区、沙埔工业片区(三期)、323国道改线、鸡公山至柳城公路、柳城大桥及引道工程、沙埔至沙塘公路(柳城段)、雒容至东泉公路、三柳高速公路及引路配套工程(柳城段)、罗城至柳城(六塘)公路、桂中原生农副产品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项目的建设,促进投资增长。

   (六)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确保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开源节流,努力实现财税金融总目标,力争全年财政收入完成7.9亿元,增长5%左右。完善融资体系建设。鼓励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进驻我县设立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加快培育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金融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实施意见,实施财政节支计划并积极培植税源,坚持节支和增收并举的原则,促使财政平稳运行。继续实施“银企对接”工程,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和资金保障。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改善。

    1.加快“科教兴县”进程。创新科技培训模式,充分依托职业学校、绿证办、电视栏目、科技信息网络等,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能绿证培训,全年培训人员10000人次,其中:职业培训1000人,绿证培训3500本。“以全面推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2.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体娱乐生活。继续开展“百村百戏”文艺汇演和“壮欢”山歌会、书画比赛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及全县十二个乡镇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实施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发射基站建设计划任务,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之余的娱乐生活。

    3.大力发展卫生和计生事业。继续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村级卫生所建设进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适时调整补偿技术方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全县的医疗保障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确保全县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内,全县总人口在41.6万人左右。

    4.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就业率。开展以“企业招工、政府帮忙”为主题的企业用工招聘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订单式”的岗位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提高技能,实现就地就近转移,着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问题,积极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适度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按时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不断提高群众参保的积极性,使全县“五险”参保面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扩大。三是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四是继续实施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残疾人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促使我县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完成2500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比上年增长11%。

    5.努力促进其它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一系列强县惠民政策,并出台相应的措施,努力营造一个祥和的发展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利用、侨务、民族、宗教、史志、工会事业、人事档案管理、农场改革发展、国防动员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八)开展“美丽柳城·生态乡村”活动,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认真实施柳城县《“美丽柳城·生态乡村”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工程,营造乡村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星级文明户”、“星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继续加大“生态县”建设力度,加快完成沙埔、东泉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农业源减排续建项目,认真实施好12个乡镇生态建设规划,努力营造“宜居宜业新柳城”的良好环境。继续以污染减排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县节能减排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内。

   (九)积极推进“依法治县”,为柳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县。进一步严打严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严厉打击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四黑四害”犯罪、毒品犯罪、重大经济犯罪。全力推行依法行政,努力营造一个更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努力促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运行。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定期约访等活动,并使之成为常态,坚持思想疏导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通过规划编制,引领“十三五”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树立创新思维,调动全县人民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提出我县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编制好一个体现新常态时代精神的五年规划,以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附件:

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  标  名  称

计量
单位

2014

实际数

2015年计划

计划数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07.4

117

10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37.7

39.5

6

          第二产业

亿元

42.5

47.5

12

          其中:工业

亿元

35.3

40

12

          第三产业

亿元

27.2

30

11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87.5

105

20

三、财政总收入

亿元

7.52

7.9

5

四、工业总产值

亿元

85

96

13

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62

66

6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1

32.5

12

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2600

25000

10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

9926

11000

11

九、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上级下达指标内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36日印发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5-03-18 17:51    |  作者: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柳 城 县

 人民政府文件

 柳城政发〔2015〕12号

  

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柳城县2015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县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区、市驻县各单位:

《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柳城县人民政府  

20153月6   

 

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一、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柳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加快融入柳州“一小时经济圈”发展为目标,围绕“四个年”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立县,富民强县”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稳妥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进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幸福美丽新柳城,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实施“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

根据“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结合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2015年柳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计划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0%;

——工业总产值增长1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财政收入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三、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为实现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以下主要计划任务和措施:

   (一)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总体增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总量。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柳州工业的发展重点和国家的政策扶持方向,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工业内涵,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抓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促使工业经济实现保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组织银企对接,解决企业资金供求矛盾,进一步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排除一切阻碍因素,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力争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培育新上规模企业2家,工业更新改造增长10%。工业经济总量得到不断增加。

打造好柳州工业转移基地平台。健全县内园区管理和产业政策激励机制,充分整合盘活土地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完善园区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配套基础建设。优化壮大机械制造、汽车配件、新型材料开发、清洁能源、蔗糖深加工、茧丝绸加工产业、精细循环化工产品、农产品深加工等八大产业,着重推进圣特药业“壮药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安琪酵母二期、鼎铭金属年产10万吨不锈钢精线微丝生产基地及五顺汽配沙埔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柳华对接柳东新区,打造柳州工业大后方;推进沙埔、太平等209国道沿线乡镇对接柳北,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带。争取在新能源、新材料、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柳州市企业外迁实现工业招商新突破,努力打造柳州生态工业的示范基地。2015年力争新增入园企业(项目)5家(个),加快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打造建设柳州生态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规模种植和禽畜规模养殖。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凤山、社冲对接柳南、柳北,打造近郊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古砦、太平建立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辐射带动马山、大埔、东泉、六塘等粮食主产区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带动全县粮食大幅增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8万亩(复种面积)、产量28万吨(其中开发秋冬菜12万亩,产量16万吨),发展食用菌900万平方米(含袋栽食用菌),总产量5.8万吨。新建蔬菜示范基地5000亩,食用菌示范基地150万平方米。2015年,以发展草食动物为重点,计划发展新建禽场10个,牛场4个,羊场15个计划山上造林1万亩,道路两旁可视一面坡绿化500亩,村屯绿化320个,其中重点村屯120个,面上村屯200个,全民义务植树完成110万株。力争完成木材产量15万立方米。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深度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益

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试点,做好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工作,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继续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合作社发展的整体联动机制,全力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发展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扶持一些有发展潜力,能真正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名副其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加大桂柳系列甘蔗新品种繁育与推广,重点推广桂柳05/136、柳城07/500。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技术人员培训,培训项目实施区所在村技术骨干和科技示范户5000人次。

努力开创水利建设管理新局面。狠抓水利建设,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认真实施第五批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3634.68万元;续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3处,计划完成投资1472万元,解决18402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续建广西主要支流柳江治理工程柳城县龙庆~洛崖、木桐段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柳城县黄洞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独山水库坝后电站增效扩容项目。

   (三)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颁布的《柳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逐步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转变为城镇居民。二是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城镇化。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力布局重点向工业园区集聚。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乡镇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群众自愿、社会参与,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采用“BT”模式,计划投资9660万元加快推进龙美至龙旦、里厢至大岭等19条通行政村道路建设步伐,确保年底实现建制村通村道路硬化率100%的目标;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建设。

   (四)打造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地,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围绕争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高起点编制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以休闲旅游为中心,以发展“一轴两翼、三带六区”为空间布局,以开发建设“一城一区一山一湖一带”为重点,创建“秩序好、服务优、环境美、游客满意”的旅游大环境。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增长15%以上。

积极推动信息、金融、保险、技术咨询、中介服务等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计划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

   (五)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计划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一是谋划和建设好重大项目库,争取我县更多的项目能够列入上级发展的规划中,增强我县发展后劲。二是加大征地拆迁工作力度,促进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着重抓好县城东区、沙埔工业片区(三期)、323国道改线、鸡公山至柳城公路、柳城大桥及引道工程、沙埔至沙塘公路(柳城段)、雒容至东泉公路、三柳高速公路及引路配套工程(柳城段)、罗城至柳城(六塘)公路、桂中原生农副产品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项目的建设,促进投资增长。

   (六)以增收节支为重点,确保财政金融平稳运行。

开源节流,努力实现财税金融总目标,力争全年财政收入完成7.9亿元,增长5%左右。完善融资体系建设。鼓励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进驻我县设立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加快培育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金融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实施意见,实施财政节支计划并积极培植税源,坚持节支和增收并举的原则,促使财政平稳运行。继续实施“银企对接”工程,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和资金保障。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民生改善。

    1.加快“科教兴县”进程。创新科技培训模式,充分依托职业学校、绿证办、电视栏目、科技信息网络等,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能绿证培训,全年培训人员10000人次,其中:职业培训1000人,绿证培训3500本。“以全面推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

    2.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体娱乐生活。继续开展“百村百戏”文艺汇演和“壮欢”山歌会、书画比赛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对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及全县十二个乡镇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实施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发射基站建设计划任务,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之余的娱乐生活。

    3.大力发展卫生和计生事业。继续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村级卫生所建设进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适时调整补偿技术方案,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全县的医疗保障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确保全县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计划目标内,全县总人口在41.6万人左右。

    4.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就业率。开展以“企业招工、政府帮忙”为主题的企业用工招聘活动,根据企业的需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订单式”的岗位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提高技能,实现就地就近转移,着力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问题,积极帮助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适度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按时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待遇;不断提高群众参保的积极性,使全县“五险”参保面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扩大。三是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四是继续实施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残疾人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促使我县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完成25000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比上年增长11%。

    5.努力促进其它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一系列强县惠民政策,并出台相应的措施,努力营造一个祥和的发展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土地利用、侨务、民族、宗教、史志、工会事业、人事档案管理、农场改革发展、国防动员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八)开展“美丽柳城·生态乡村”活动,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认真实施柳城县《“美丽柳城·生态乡村”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工程,营造乡村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继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星级文明户”、“星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继续加大“生态县”建设力度,加快完成沙埔、东泉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农业源减排续建项目,认真实施好12个乡镇生态建设规划,努力营造“宜居宜业新柳城”的良好环境。继续以污染减排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确保全县节能减排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内。

   (九)积极推进“依法治县”,为柳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县。进一步严打严治一切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严厉打击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四黑四害”犯罪、毒品犯罪、重大经济犯罪。全力推行依法行政,努力营造一个更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努力促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运行。继续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定期约访等活动,并使之成为常态,坚持思想疏导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通过规划编制,引领“十三五”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树立创新思维,调动全县人民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提出我县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编制好一个体现新常态时代精神的五年规划,以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附件:

柳城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  标  名  称

计量
单位

2014

实际数

2015年计划

计划数

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107.4

117

10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37.7

39.5

6

          第二产业

亿元

42.5

47.5

12

          其中:工业

亿元

35.3

40

12

          第三产业

亿元

27.2

30

11

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87.5

105

20

三、财政总收入

亿元

7.52

7.9

5

四、工业总产值

亿元

85

96

13

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62

66

6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9.1

32.5

12

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2600

25000

10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

9926

11000

11

九、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

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上级下达指标内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委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

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3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