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划
柳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2-04-18
(一)旅游规划
1.《柳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条 本规划根据《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柳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国家、广西、柳州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的有关文件编制。
第二条本规划经柳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柳城县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柳城县政府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柳城县境内进行各种旅游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要求,服从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重点规划范围以融江旅游带、太平龙寨水岩等旅游区为主。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柳城县建成桂北休闲旅游新亮点,柳州市后花园;把柳城县旅游业培育成实现柳城“三产富县”战略的重点联动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使旅游业成为柳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全面推动全县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七条规划基本思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科学分析柳城县旅游资源、市场及其区位,找到资源优势和目标市场,发挥区域优势,坚持精品推进战略,构筑柳城县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布局,实现旅游联动效应,做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  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开发创新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弹性原则。
第九条 规划方法:多学科性方法;实地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SWOT分析方法。
第十条   柳城县地理位置:(略)
第十一条 柳城县自然环境:(略)
第十二条柳城县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略)
第十三条旅游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标准,柳城县旅游资源主要可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景观建筑、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24个亚类,75个基本类型。其中24种亚类占全国31种亚类的77.4%,75种基本类型占全国155种基本类型的48.4%,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
第十四条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柳城县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呈“H”形分布,即以县城为中心,以凤山镇、龙头镇、太平镇、东泉镇、古砦等旅游资源集中区为节点,以融江和209国道为两轴的分布格局。
第十五条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地文景观气势磅礴,雄伟独特;水域风光类型多样,景观组合度高;生态环境幽雅,观赏价值较高;糖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文化突出,吸引力强;古建筑众多,风格各异。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柳城县内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8个,二级旅游资源单体或景点有11个,一级旅游资源单体或景点有9个。旅游资源综合内在价值为62分,整体达到国家三级资源标准。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标准,柳城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综合分值为72分,开发条件比较好。
第十六条 柳州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接待游客以国内游为主,国际游客较少;旅游客源市场季节波动不明显;客源市场地域分布比较单一;旅游市场结构呈现多样化,但个体明显;柳州市并不是国内游客来桂的第一目的地。
第十七条柳州市民对柳城旅游产品需求总特征:开山寺的宗教文化及农家乐项目等旅游项目颇受群众喜爱,但自然朴实的生态观光结合农家乐节事活动是最有可能成为柳城的代表性旅游吸引物的。与此同时,为确保柳城旅游的顺畅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品行业结构有待调整和完善。柳州市民、学生团体将会是柳城周末休闲度假游的主要客源,其他县的居民以及到柳州旅游的客人将在柳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树立起来后会成为较重要的辅助客源。
第十八条柳州市民对柳城旅游的需求趋势:柳州市民仍然对柳城寄予希望:有37%的市民认为柳城可以在未来成为“周末休闲度假乐园”;31%的市民认为柳城可以在未来成为“柳州市风景秀丽的后花园”;23%的市民认为柳城可以在未来成为“农家乐的天堂”。
第十九条旅游总人次预测;依据新生旅游地的发展规律,参照邻县旅游的发展情况,在正常情况下2006-2010年,来柳城旅游的人次可实现20%左右的环比增长速度。2011-2015年增长速度有所简慢,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2016-2020年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预测结果为:2010年32.2万人;2015年为55.7万人;2020年为74.5万人。
第二十条 旅游收入预测:2010年,柳城县旅游总收入9660.0万元人民币;2015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6710.0万元人民币;2020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2350.0万元人民币。
第二十一条:旅游发展SWOT分析
1发展的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客源潜力大,旅游开发意识强。柳城紧邻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类口岸城市柳州市,并与旅游城市桂林、南宁和北海有高速路相连;经济区位正处于湘桂城镇发展轴(南宁-柳州-桂林-全州)与黔格城镇发展轴(柳州-宜州-河池-南丹)连接处;而且柳城旅游位于桂林-柳州-南宁-北海/防城港为旅游黄金带中部,旅游联动优势明显。
2、发展的劣势:旅游发展基础薄弱、旅游投入资金少、旅游人才缺乏。
3、发展的机遇: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旅游合作推动。
4、发展的挑战:旅游业竞争激烈;周边旅游地的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第二十二条 旅游性质定位:以糖文化园、开山寺及龙寨岩为龙头,以融江、溶洞、茶园、寺庙为主体,以水上休闲娱乐、溶洞探险、寻祖与朝圣、生态茶园、农家乐、工业旅游为主要功能,将柳城县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二十三条 旅游产业定位:总体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柳城县“‘三产富县’目标的最佳切入点”。2010年前,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的“联动产业”重点发展;2010年以后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第二十四条 旅游发展战略:产业联动战略、区域联动战略、打造品牌战略、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的“联动产业”重点发展,通过旅游将农业(甘蔗种植)、工业(制糖业)、商业(糖贸易)联成一个第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以旅游带动种蔗、制糖及蔗糖贸易,打造“甜蜜之旅”品牌。
第二十五条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1、总目标:桂北旅游新亮点,柳州休闲后花园;打造”中国糖文化”旅游品牌;柳城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融江旅游带争创国家级水利旅游区。
2经济目标:体现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拉动柳城县社会经济、就业水平的综合发展。
3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保护植被,绿化美化荒山,方针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大气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二十六条  柳城县旅游发展地脉定位:柳州后花园
第二十七条 柳城县旅游发展文脉定位:融江山水孕育下的“甜蜜事业”。“甜蜜事业”蕴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糖文化;二是喻柳城旅游业是一项令人感觉生活甜蜜的事业。
第二十八条 旅游形象受众定位:立足柳州,努力开拓周边市场;以中青年为主,传播的重点是企业公司和事业机关,同时积极开拓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旅游市场。
第二十九条   柳城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一级理念:柳州休闲后花园。口号:柳城旅游,甜蜜休闲;柳城旅游,甜蜜之旅
二级理念:柳州故都,山水乐土
三级理念: 融江——柳城的母亲河;南丹古城,柳州故都;龙寨水岩——水洞漂流;朝网山佛教圣地,赏睡佛古榕奇观;鸾山水美——“刘三姐”曾驻足的地方;眺高山出平湖,品犀牛伴虹戏水图;茂林山庄——山色田园朴实结合的农家乐园;伏虎农场——品伏虎名茶的清凉之地。
第三十条 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柳城旅游开发布局具体可以概括为“1135”布局,形如“H”形开发布局。即一个中心、一个带、三个区、五个节点。
一个中心是以县城大埔镇为中心,发挥柳城县城中心地综合服务功能,以极富特色的视域环境,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标准的旅游软硬件设施,成为带动柳城旅游全面发展的旅游基地。
一个带是指融江旅游带,以开山寺为龙头,沿融江两岸风光及沿岸社冲古猿洞、南丹古城、塘进、茂林新村农家乐、大埔电站、宋窑遗址、洛崖旧镇屯为纽带,以凉水山森林公园和伏虎茶园为依托。
三个区是指东泉旅游区、太平旅游区、古砦旅游区。
五个节点是指凤山、东泉、太平、伏虎、古砦,它们将分别承担对柳城县旅游中转承载功能。
第三十一条 柳城县旅游产品定位:以融江休闲观光带为主轴,开山寺、龙寨岩为两翼,东泉、古砦自然、人文资源为补充,以柳州客源市场客流需求为导向,建成以融江自然山水风光和糖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三十二条 柳城县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打造生态休闲观光游、甜蜜之旅—农家乐(含糖文化体验和农家乐)、岩洞探险漂流宗教古迹游四大产品,其中以生态休闲游为主层,以生态观光、岩洞探险漂流、农家乐和糖文化体验、宗教古迹为补充层,形成完善的柳城旅游产品体系与品牌。
第三十三条 柳城县旅游品牌与旅游精品:“中国糖文化”旅游品牌、“生态休闲观光游”精品。
第三十四条产品系列:岩洞探险漂流观光游、宗教古迹游、生态休闲观光游、甜蜜之旅——农家乐
第三十五条 融江旅游带规划
1、区位及范围以柳城县城大埔镇为中心,南至社冲乡,与柳州的“百里柳江观光廊道”接轨,北到龙头镇,东西各往外延伸7—9公里。全长103.58公里。
2、性质定位:重点打造宗教与糖文化、休闲、观光三大旅游产品,兼顾发展农家乐、森林生态、茶园保健三块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发展度假、旅游房产景观、城市三种辅助旅游产品,力争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观光、娱乐、体验、保健、会议、探险等多元化的旅游黄金带。
3、规划理念: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开发融江旅游带资源,重点打造糖文化园旅游品牌,突出休闲、观光两大旅游名品,以完善柳城县县城旅游功能为要务,建设好糖文化、开山寺宗教文化两大旅游文化精品。通过树立品牌,打造精品,以旅游带动,努力提高柳城县的知名度。
4、发展目标:在整合融江旅游带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糖文化”旅游品牌和争创国家级水利旅游区。
5、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县城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开山寺宗教文化旅游,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旅游区,三个节点,两个历史文化旅游点,三个农家乐旅游村”的总体思路布局旅游产品。
6、产品定位:以休闲、观光、糖文化为主导旅游产品,为适应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以及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层次需求,辅以开发娱乐、度假、会议、商务、健身、保健旅游产品。
7、功能分区与重点项目:
(1)县城中心旅游区
定位:以糖文化为主题,集水域观光、休闲、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重点策划项目:国际糖文化园、一条链带(县城融江段)、大埔电站水景会议度假区、洛崖圩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梨田村农家乐旅游。
(2)凤山旅游区
定位: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奇特形象的山体地貌、优美秀丽的融江等自然山水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为主体,以宗教文化为特色,集游览观光、宗教朝圣、宗教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重点策划项目:宗教文化开发、商业休闲、外围观光游览、塘进农家乐旅游。
(3)伏虎华侨农场旅游区
定位:重点推出以茶文化和东南亚华侨风情为载体的旅游产品,将其建设集休闲度假、保健、茶园生态观光与科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重点策划项目:茶园体验、华侨风情休闲、外围生态观光保护、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4)凉水山旅游区
定位: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重点策划项目:完善森林观光、休闲度假设施和服务设施。
(5)沿江景点规划:旧镇屯渔家乐体验区、楞寨山巨猿洞景点、南丹村历史文化旅游点、茂林新村农家乐。
第三十六条 太平旅游区规划
1、规划范围原则包括龙寨岩、安乐湖以及金洞河及四十八弄所在区域。重点规划是沿安乐湖——龙寨岩一线,北以安乐湖水库为主体,包括库区周围山体(山脊为界),安乐寺等区域;南以龙寨水岩及周围山体(以山脊为界)为中心,包括太平镇的范围。规划总体面积约28平方公里。
2、功能布局:“1个中心,3个景区、1个点”的分区布局,“1个中心”指太平镇中心;“3个景区”指龙寨岩景区、安乐湖景区和金洞河—四十八弄景区;“1个点”指太平园艺场。
3、性质定位:重点打造“水洞漂流”产品,以龙寨岩地下河为主体,以龙寨岩和老虎岩岩溶洞穴景观为依托,以安乐湖等休闲娱乐为基础,通过龙寨岩与安乐湖、金洞河及四十八弄的联体开发,把太平旅游区建设成为集水洞漂流、游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4、规划思路:重点以喀斯特溶洞和峰林地貌景观为主,以完善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以及旅游安全与生态保护为要务,建设好柳城“水洞漂流”旅游产品。通过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推进旅游开发建设,提高太平旅游区旅游知名度。
5、规划目标:将龙寨岩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太平旅游区内景区(点)联体开发;实现太平镇“三产”联动发展,力争将建设成为柳城集观光、探险、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能够连接桂北民族风情旅游线和大柳州旅游圈的一重要旅游区。
6、重点景区策划项目
(1)龙寨岩景区
定位:以龙寨岩喀斯特溶洞地下河景观和洞口谷地平原生态风光为依托,开发建设成以“水洞漂流”为特色的集水岩漂流游览、休闲娱乐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水上洞穴漂流探险观光胜地。
重点策划项目:引导景观、溶洞漂流探险观光、洞口谷地休闲体验、旅游区综合服务中心等。
(2)安乐湖景区
定位:以安乐湖水库风光和老虎岩“地下艺术迷宫”为依托,将安乐湖景区开发建设成以水库休闲观光娱乐、岩洞观光探险体验、宗教庙会娱乐等为主要功能的水库休闲旅游地。
重点策划项目:安乐湖水库观光娱乐、岩洞观光探秘、宗教文化庙会娱乐、综合服务中心等。
(3)金洞河—四十八弄景区
定位:规划在远期将其建设成为以“小漓江”——金洞河以及四十八弄山水风光为依托,对太平龙寨水岩水上溶洞漂流旅游作重要补充的山水娱乐、观光、休闲旅游景区。
主要项目:金洞河坝口风光、金洞河秀峰群风光、金洞河水上漂流、四十八弄风光等。
第三十七条 东泉旅游区
1、规划范围:位于柳城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距柳州市49公里,东面与鹿寨县雒容镇交界;东北面与鹿寨县平山镇毗邻;北、南、西三面分别与柳城太平镇、西安乡和沙埔镇相连。重点规划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2、开发定位:宗祠古居、人祖伏羲。
3、景区结构:柳华农场—鹅侣景区、寨脚景区、宗祠古居观赏区三个景区,它们以东泉镇为中心,分布于镇的周围,形成一个三角形格局。
4、游览区规划:
(1)寨脚景区:规划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祖伏羲”传说进行文化包装。建设尖石岭果园风光、文岩寺、鲤鱼跳龙门、寿佛寺、百年古榕、踏访伏羲居所(寨脚、卜地岩)、卜地岩溶洞等景观;
(2)柳华农场——鹅侣景区:农业体验为主线进行包装,串连山、洞、水、寺等景观。主要景观有柳华农场水果园、鹅侣水库、飞鹅寺、鹅侣岩等。
(3)宗祠古居观赏区:主要是宗祠古居观赏活动。
第三十八条 古砦旅游区
1、规划范围:位于柳城县西北部,距县城大埔30公里,东与洛崖、寨隆乡交界;西北与罗城、融水县毗邻;南与冲脉乡接壤,融江沿东面十五坡入境,重点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2、开发定位:“柳州百年古镇”。
3、规划思路:以古廨古石城遗址为主体,以“百年古镇”和仫佬族独特的文化为内涵,结合古砦“北乡洞”盆地风光,挖掘寻访古迹、自然观光、民风体验等旅游内容。
4、景区结构:古廨古城、古砦村仫佬族民族风情村、龙美古圩三个小区
5、景区规划:
(1)古廨古城区:规划成寻访“百年古镇”风貌的旅游观光区。规划建设中将以整修、清理为主,尤其是诸如有碍于古迹景观的现代通讯设施、民居建筑等,以恢复“百年古镇”遗迹,扩大古砦“百年古镇”的知名度,以丰富柳城县旅游内容。
(2)古砦仫佬族民族风情村:规划以仫佬族民族风情为主线,以传统信仰、节庆、饮食、歌舞为内容,精心包装,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情展示区。同时将“夹人山”的美丽民间故事结合民族民歌、节庆、进行文学艺术化,将民族风情和“夹人山”美丽风光紧密结合,形成玩、赏、乐、娱为一体的民族风情旅游点。
(3)龙美古圩:规划将以传统“赶圩”为依托,结合龙俄寺庙会活动,把龙美古圩规划建成集购物、观光、体验民间“圩集”以及娱乐、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第三十九条 住宿业规划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预测游客人数规模来预测柳城县的住宿需求,近期住宿需求的床位数为700张,
中期住宿所需床位数为1000张,远期住宿所需床位数为1500张,总计共3200张。宾馆档次应主要以中档为主,适当建设几座三星级、四星级的宾馆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合理安排规模结构、进行质量控制和加强行业管理。
第四十条餐饮业规划
游客对柳城县餐饮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方特色小吃占45%;无污染的农家绿色菜肴占25%;风味特色菜占20%;大众食品占6%。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和无污染的农家绿色菜肴最能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饮食需求。柳城县对餐饮业要实行定点管理,注重餐饮文化,发展快餐业,进行餐饮精加工,开发餐饮夜市。
第四十一条旅行社业规划
柳城县在旅行社行业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并存,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切实扩大招徕渠道,严格要求导游持证上岗,积极发展网络促销,同时鼓励发展区域合作,不断提高旅行社素质。
第四十二条 旅游娱乐业规划
旅游娱乐方面,柳城县要改善和完善县城及各景区的娱乐设施设备,整顿娱乐业市场,搜集挖掘当地文化、重视各种节庆活动、突现柳城糖文化园的娱乐功能。
第四十三条 旅游购物业规划
柳城县在开发旅游商品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设计,突出特色,与活动结合,进行系列开发,开发出开发集地方性、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和纪念性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同时建立完善的购物设施。
第四十四条 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在由县城通向各旅游景区的公路两侧、路面都应设有明显的导示标志或汉语、英语文字说明;各景区入口、景区内交通导引解说系统中应设置游览导游图;标识的设计要求醒目、生动形象而富有创意,中英文注释规范准确。
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一方面应加强旅行社、各景区、景点的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员的培训,要求掌握有景区景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应在柳城县长途汽车、各旅行社、大型宾馆、饭店中建设导游图、导游画册、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宣传形势,完善解说系统。在各旅游景区入口处设置解说系统,介绍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景点的设置状况等,可根据资源现状和游线走向在适当位置设置各种牌示。
接待设施解说系统:在柳城县长途汽车、柳城县旅游总公司、大型宾馆、饭店等接待中心设置详细的旅游接待设施解说系统。提供有关接待设施最新信息,及设施的使用方法。要注意提示的人情化。
出版物解说系统:在各接待中心和各旅游区的入口提供旅游者可随身携带关于柳城县旅游的宣传画册、宣传光碟等,为旅游者提供自助旅游信息。
第四十五条 旅游交通发展规划
在公路方面,修建大埔镇――凤山镇的三级旅游公路;宜柳高速公路——楞寨山巨人洞旅游区三级旅游公路;东泉镇――寨脚――文岩寺――尖石四级旅游公路;大樟――鹅侣水库四级旅游公路;太平镇――金洞河四级旅游公路;太平镇——龙头镇四级旅游公路;改造县城——洛崖圩——旧镇屯公路为四级旅游公路。
在水路方面,开通县城——洛崖圩——旧镇屯——龙头镇及县城——茂林新村——网山旅游区(塘进)——南丹村——社冲的路线。
第四十六条旅游安全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要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为目标,做好旅游救援系统规划,旅游保险、旅游医疗卫生等工作。
第四十七条旅游防灾规划
旅游防灾规划要做到:在全行业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及时查找和清除安全隐患,配备必需的安全设施,合理设置安全机构确保旅游区游客、旅游从业者、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四十八条2005-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根据柳城县的旅游发展现状和预测,着重对柳城县的一带(融江旅游带)一区(龙寨岩—安乐湖旅游区)作为柳城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对全县总体考虑的基础上,近期着重安排对以上一带一区以及东泉旅游区和古砦旅游区的旅游项目进行策划与安排。
第四十九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县境区域环境总体质量保持或达到优良状态,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方面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污水处理率100%;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应标准;环境卫生质量要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标准,所有景区内的工业企业“三废”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第五十条 环境分级保护规划
1、一级保护区
(1)范围:包括融江旅游带、东泉旅游区、太平旅游区、古砦旅游区等
(2)保护对象:融江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带中的融江水域、开山寺、凉水山森林公园,东泉旅游区的古祠民居及其周边优美的山水风光,太平旅游区中的龙寨岩、安乐湖水库等,古砦旅游区的古廨古城区等核心景观资源。
2、二级保护区
(1)范围:一级保护区外围500米的区域。
(2)保护对象:融江两岸的景观营造与保护、龙寨岩所在的山体保护。安乐湖水库周边区域的植被及山体环境保护、古镇古祠民居的整体环境保护等。
3、三级保护区:保护范围是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背景环境区域,其对于维持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十一条环境保护规划
采取强化环境管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旅游区的绿化,严格控制交通噪音,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等措施确保旅游区的空气、水、声以及环境卫生的质量达到环境规划目标。
第五十二条 生态保护规划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力度,加强水源林的保护,调整生活能源结构,推进沼气池建设,方针和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造成的影响,加强森林保护的管理的工作,建立完善的森林保护系统,设置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容量研究等措施做好森林生态保护;通过在公路、融江两岸沿线,旅游区及沿途的宜林荒山以及几个旅游集镇等地种植适当植物搞好绿化工作。
第五十三条 旅游资源保护
1、水域景观的保护重点保护融江、柳江、龙江等主要河流和支流以及鹅侣水库、安乐水库等水域的水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采取多种措施方针水土流失,方针水域污染。
2山体景观的保护:严禁破坏公路两侧、旅游景区及风景水域两岸的山体景观,严禁挖掘石山树根和景观石,已开采破坏的,尽快实施石山绿化工程;加强山体植被的保护,对裸露石山应采取封山育林以恢复植被,宜林山应进行植树造林。
3溶洞景观的保护:针对龙寨岩、红马山溶洞、卜地岩、老虎岩,滴水岩等溶洞进行重点保护。
4历史人文景观保护
(1)重点应加强对开山寺、南丹古龙城、古廨古城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保持原有风貌。对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的开发要进行充分论证,强化深度开发意识,禁止粗制滥造。
(2)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
(3)对多数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产应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4)城乡规划应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中,把保护、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做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五十四条柳城县旅游市场营销目的:明确景区的产品定位,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策略,对产品及进行促销并达成与消费者的沟通,设计销售渠道并保证销售渠道的通畅,保障稳定的销售收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强化消费者的需求达成购买,并宣传景区形象,实现企业的盈利。
第五十五条 柳城县旅游市场营销目标
1、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树立鲜明的柳城县的旅游形象
2、以柳城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柳城县旅游产品的定位
3、设计合理的销售渠道和价格策略
4、在规划实施的前提下,使柳城游客达到预期的接待量。
第五十六条 柳城县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1、按地域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定位
一级目标市场――核心客源市场:柳州市及其所辖县域(含柳城县)。
二级目标市场――重点客源市场:南宁、桂林、玉林、宜州等市及其所辖县域。
机会目标市场:广西其他城镇、桂北旅游游线的分流客源及广东省场。
2、按其他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定位
(1) 按年龄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柳城县的目标市场应为受高等教育的中青年市场。
(2) 按身份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企业公司和事业机关,同时积极开拓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旅游市场。
第五十七条柳城县旅游市场整合营销
柳城县旅游市场的整合营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产品定位看,要精心打造柳城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品牌,树立精品意识,抢占桂北休闲旅游市场。
2、从营销的内容看,应当突破过去仅仅营销旅游线路的做法,而是将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整体来营销。
3、从营销的主体看,游市场营销应该由柳城县政府或柳城县旅游局以及柳城旅游企业联合统一组织进行,形成由各受益单位组成的营销主体,共同承担营销费用,执行营销规划。
4、从营销手段看,要积极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多种传播手段对潜在旅游者进行影响和引导。
第五十八条  柳城县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柳城旅游形象传播的有形传播途径如下:

基本形象分区
主要区位特征
对应地段
可操作措施
第一印象区
旅游者最先到达(进入)的地点
车站及主要景点的入口处
设计形象标识牌、设立旅游信息咨询点
最后印象区
旅游者离开旅游目的地时地点接触的
车站及主要景点的出口处
标识系统、路牌、广告牌
光环效应区
具有决定该目的地形象的关键意义的地点
通往该目的地的主要公路、核心景区及县城
标识系统、路牌、广告牌
第五十九条: 柳城县旅游促销材料
柳城县旅游促销材料有旅游宣传品,包括柳城宣传册、旅游宣传地图(电子游览图)、游览折页、音像VCD等等;旅游标志牌,在广西的大中城市的窗口单位(车站、广场、交通工具、商场等)绘制(印制)柳城县旅游标志;旅游信息网,上网宣传促销,实现网上游览,预定、购买和结算旅游产品,发布旅游信息。
第六十条: 柳城旅游近期营销规划:柳城旅游近期营销应采取的措施有向公众推销、组织展销团、参加交易会、与媒体合作、提供各种宣传材料、开展旅游节庆活动等。
第六十一条 柳城县旅游规划实施步骤
1、近期建设(2004-2010年):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建立新的产品支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建。在此期间重点是一带(融江旅游带,包括凉水山林场-县城-网山一带)的旅游开发建设;一区(龙寨岩—安乐湖旅游区)的旅游开发建设;三点(汤家祠堂、何家祠堂、寨脚-文岩寺)的旅游开发建设。
2、中期建设(2011~2015年):规划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以塘进新村为代表的蔗糖农业旅游产品、以凉水山林场为代表的生态果园旅游产品、以华侨农场茶园为代表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以大埔电站旁的度假区为代表)、观光旅游产品(以融江旅游带为代表)等都能形成规模化经营,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旅游品牌效益,旅游业在该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应得到增强。
3、远期建设(2016~2020年):重点是突出营销。在此期间主要是修建和改善外围通往柳城各景点的道路建设。
第六十二条柳城县旅游规划实施措施:确立《规划》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观念,营造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多方筹措旅游发展资金;加强宣传促销工作。
第六十三条 柳城县旅游规划实施调控
1、利用各种有关场合,反复宣传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全县干部的认识,共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2、县旅游最高行政部门应经常了解旅游规划的实施情况,并通过政策引导与调控;
3、县旅游局编制年度或阶段性计划,组织旅游规划的实施负责规划实施的日常监管工作,分析实施部分的效果以信息反馈;
4、旅游规划经审议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规划的主要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和统计监督;
5、旅游规划一般每5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和调整修编;
6、结合区、柳州市、柳城县关于旅游发展的政策、策略,对旅游规划的实施发展进行安全与质量监督。
第六十四条 柳城县旅游投资估算:柳城县的旅游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1570.61万元。2005-2010年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8010.6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7.05%。远期投资额为13560.0万元,占总投资的42.95%。交通设施总投资7202.9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2.82%,2005-2010年交通投资额为2415.95万元,占交通总投资的33.54%。
第六十五条柳城县旅游发展融资渠道:政府投资,金融市场投资,民营直接投资三种形势融资。
第六十六条柳城县旅游发展投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2006年的游客人数为14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为4200万元,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量32.2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9660.0万元人民币。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量55.7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6710.0万元人民币。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量74.5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22350.0万元人民币。
2、社会效益: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提高城镇的发展环境,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3、环境效益: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可以美化自然环境,促使旅游业致力于环境的建设和美化,搞好环境卫生,方针“三废”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第六十七条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1经济影响评估
(1)对柳城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
初中期,力争把柳城县旅游业培育成实现柳城“三产富县”战略的重点联动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显示旅游业的联动优势。旅游业总产出相当于全县GDP的2%左右;中远期把旅游业培育成柳城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成为柳城县的重要接续产业,力争旅游业总产出相当于全县GDP的3%-4%。进而推动全县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2)促进“三产”的发展。
(3)带动消费,增进税收,对柳城财政做贡献。
(4)扩大当地就业:据国内秦皇岛市的研究结论,旅游对区域经济就业中,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对社会直接就业贡献率为3%,与间接和引致影响就业人数的比例关系是1:3,即旅游业每直接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和引致为全社会创造1.3个就业岗位。根据融江带和太平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预测,柳城先期直接就业人数总数为422人,则未来柳城县直接就业人数将约为14067人,间接和引致为全社会就业人数约为42201人。
(5)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
2、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1)正面影响:利于当地社会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利于加强世界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的交流,增加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利于带动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
(2)负面影响:文化差异之间的冲突;当地文化资源不堪重负;当地文化价值逐渐削弱;传统价值观屈就于外来影响而迅速改变;出现社会不平等现象。
3、环境影响评估
(1)坚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坚决摒弃对生态系统有重大负面影响的开发行动;
(2)建立旅游区(点)开发前后的环境监控系统;
(3)制定详细的旅游区(点)管理开发计划;
(4)通过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环境意识;
(5)通过解说系统,提醒游客保护环境等。
第六十八条 本规划由文本、图件、说明书、专题报告和附件组成。说明书、图件与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十九条 本规划自报请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七十条 本规划由柳城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柳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2-04-18 16:49    |  作者: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一)旅游规划
1.《柳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条 本规划根据《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柳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国家、广西、柳州市社会经济与旅游发展的有关文件编制。
第二条本规划经柳城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柳城县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柳城县政府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柳城县境内进行各种旅游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要求,服从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重点规划范围以融江旅游带、太平龙寨水岩等旅游区为主。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2004~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柳城县建成桂北休闲旅游新亮点,柳州市后花园;把柳城县旅游业培育成实现柳城“三产富县”战略的重点联动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使旅游业成为柳城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全面推动全县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七条规划基本思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科学分析柳城县旅游资源、市场及其区位,找到资源优势和目标市场,发挥区域优势,坚持精品推进战略,构筑柳城县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布局,实现旅游联动效应,做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八条  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开发创新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弹性原则。
第九条 规划方法:多学科性方法;实地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SWOT分析方法。
第十条   柳城县地理位置:(略)
第十一条 柳城县自然环境:(略)
第十二条柳城县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略)
第十三条旅游资源分类: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标准,柳城县旅游资源主要可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遗址、景观建筑、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个主类,24个亚类,75个基本类型。其中24种亚类占全国31种亚类的77.4%,75种基本类型占全国155种基本类型的48.4%,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
第十四条  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柳城县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呈“H”形分布,即以县城为中心,以凤山镇、龙头镇、太平镇、东泉镇、古砦等旅游资源集中区为节点,以融江和209国道为两轴的分布格局。
第十五条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地文景观气势磅礴,雄伟独特;水域风光类型多样,景观组合度高;生态环境幽雅,观赏价值较高;糖文化源远流长;宗教文化突出,吸引力强;古建筑众多,风格各异。
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旅游资源评价等级指标,柳城县内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8个,二级旅游资源单体或景点有11个,一级旅游资源单体或景点有9个。旅游资源综合内在价值为62分,整体达到国家三级资源标准。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标准,柳城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综合分值为72分,开发条件比较好。
第十六条 柳州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接待游客以国内游为主,国际游客较少;旅游客源市场季节波动不明显;客源市场地域分布比较单一;旅游市场结构呈现多样化,但个体明显;柳州市并不是国内游客来桂的第一目的地。
第十七条柳州市民对柳城旅游产品需求总特征:开山寺的宗教文化及农家乐项目等旅游项目颇受群众喜爱,但自然朴实的生态观光结合农家乐节事活动是最有可能成为柳城的代表性旅游吸引物的。与此同时,为确保柳城旅游的顺畅发展,与旅游相关的产品行业结构有待调整和完善。柳州市民、学生团体将会是柳城周末休闲度假游的主要客源,其他县的居民以及到柳州旅游的客人将在柳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树立起来后会成为较重要的辅助客源。
第十八条柳州市民对柳城旅游的需求趋势:柳州市民仍然对柳城寄予希望:有37%的市民认为柳城可以在未来成为“周末休闲度假乐园”;31%的市民认为柳城可以在未来成为“柳州市风景秀丽的后花园”;23%的市民认为柳城可以在未来成为“农家乐的天堂”。
第十九条旅游总人次预测;依据新生旅游地的发展规律,参照邻县旅游的发展情况,在正常情况下2006-2010年,来柳城旅游的人次可实现20%左右的环比增长速度。2011-2015年增长速度有所简慢,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2016-2020年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预测结果为:2010年32.2万人;2015年为55.7万人;2020年为74.5万人。
第二十条 旅游收入预测:2010年,柳城县旅游总收入9660.0万元人民币;2015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6710.0万元人民币;2020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22350.0万元人民币。
第二十一条:旅游发展SWOT分析
1发展的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客源潜力大,旅游开发意识强。柳城紧邻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家一类口岸城市柳州市,并与旅游城市桂林、南宁和北海有高速路相连;经济区位正处于湘桂城镇发展轴(南宁-柳州-桂林-全州)与黔格城镇发展轴(柳州-宜州-河池-南丹)连接处;而且柳城旅游位于桂林-柳州-南宁-北海/防城港为旅游黄金带中部,旅游联动优势明显。
2、发展的劣势:旅游发展基础薄弱、旅游投入资金少、旅游人才缺乏。
3、发展的机遇: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旅游合作推动。
4、发展的挑战:旅游业竞争激烈;周边旅游地的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第二十二条 旅游性质定位:以糖文化园、开山寺及龙寨岩为龙头,以融江、溶洞、茶园、寺庙为主体,以水上休闲娱乐、溶洞探险、寻祖与朝圣、生态茶园、农家乐、工业旅游为主要功能,将柳城县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二十三条 旅游产业定位:总体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柳城县“‘三产富县’目标的最佳切入点”。2010年前,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的“联动产业”重点发展;2010年以后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
第二十四条 旅游发展战略:产业联动战略、区域联动战略、打造品牌战略、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的“联动产业”重点发展,通过旅游将农业(甘蔗种植)、工业(制糖业)、商业(糖贸易)联成一个第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群,以旅游带动种蔗、制糖及蔗糖贸易,打造“甜蜜之旅”品牌。
第二十五条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1、总目标:桂北旅游新亮点,柳州休闲后花园;打造”中国糖文化”旅游品牌;柳城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融江旅游带争创国家级水利旅游区。
2经济目标:体现旅游综合经济效益同时拉动柳城县社会经济、就业水平的综合发展。
3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保护植被,绿化美化荒山,方针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大气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二十六条  柳城县旅游发展地脉定位:柳州后花园
第二十七条 柳城县旅游发展文脉定位:融江山水孕育下的“甜蜜事业”。“甜蜜事业”蕴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糖文化;二是喻柳城旅游业是一项令人感觉生活甜蜜的事业。
第二十八条 旅游形象受众定位:立足柳州,努力开拓周边市场;以中青年为主,传播的重点是企业公司和事业机关,同时积极开拓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旅游市场。
第二十九条   柳城旅游形象定位理念:
一级理念:柳州休闲后花园。口号:柳城旅游,甜蜜休闲;柳城旅游,甜蜜之旅
二级理念:柳州故都,山水乐土
三级理念: 融江——柳城的母亲河;南丹古城,柳州故都;龙寨水岩——水洞漂流;朝网山佛教圣地,赏睡佛古榕奇观;鸾山水美——“刘三姐”曾驻足的地方;眺高山出平湖,品犀牛伴虹戏水图;茂林山庄——山色田园朴实结合的农家乐园;伏虎农场——品伏虎名茶的清凉之地。
第三十条 旅游空间总体布局
柳城旅游开发布局具体可以概括为“1135”布局,形如“H”形开发布局。即一个中心、一个带、三个区、五个节点。
一个中心是以县城大埔镇为中心,发挥柳城县城中心地综合服务功能,以极富特色的视域环境,高品位的旅游产品,高标准的旅游软硬件设施,成为带动柳城旅游全面发展的旅游基地。
一个带是指融江旅游带,以开山寺为龙头,沿融江两岸风光及沿岸社冲古猿洞、南丹古城、塘进、茂林新村农家乐、大埔电站、宋窑遗址、洛崖旧镇屯为纽带,以凉水山森林公园和伏虎茶园为依托。
三个区是指东泉旅游区、太平旅游区、古砦旅游区。
五个节点是指凤山、东泉、太平、伏虎、古砦,它们将分别承担对柳城县旅游中转承载功能。
第三十一条 柳城县旅游产品定位:以融江休闲观光带为主轴,开山寺、龙寨岩为两翼,东泉、古砦自然、人文资源为补充,以柳州客源市场客流需求为导向,建成以融江自然山水风光和糖文化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第三十二条 柳城县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打造生态休闲观光游、甜蜜之旅—农家乐(含糖文化体验和农家乐)、岩洞探险漂流宗教古迹游四大产品,其中以生态休闲游为主层,以生态观光、岩洞探险漂流、农家乐和糖文化体验、宗教古迹为补充层,形成完善的柳城旅游产品体系与品牌。
第三十三条 柳城县旅游品牌与旅游精品:“中国糖文化”旅游品牌、“生态休闲观光游”精品。
第三十四条产品系列:岩洞探险漂流观光游、宗教古迹游、生态休闲观光游、甜蜜之旅——农家乐
第三十五条 融江旅游带规划
1、区位及范围以柳城县城大埔镇为中心,南至社冲乡,与柳州的“百里柳江观光廊道”接轨,北到龙头镇,东西各往外延伸7—9公里。全长103.58公里。
2、性质定位:重点打造宗教与糖文化、休闲、观光三大旅游产品,兼顾发展农家乐、森林生态、茶园保健三块特色旅游产品,带动发展度假、旅游房产景观、城市三种辅助旅游产品,力争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观光、娱乐、体验、保健、会议、探险等多元化的旅游黄金带。
3、规划理念: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并保证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开发融江旅游带资源,重点打造糖文化园旅游品牌,突出休闲、观光两大旅游名品,以完善柳城县县城旅游功能为要务,建设好糖文化、开山寺宗教文化两大旅游文化精品。通过树立品牌,打造精品,以旅游带动,努力提高柳城县的知名度。
4、发展目标:在整合融江旅游带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糖文化”旅游品牌和争创国家级水利旅游区。
5、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县城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开山寺宗教文化旅游,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旅游区,三个节点,两个历史文化旅游点,三个农家乐旅游村”的总体思路布局旅游产品。
6、产品定位:以休闲、观光、糖文化为主导旅游产品,为适应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以及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层次需求,辅以开发娱乐、度假、会议、商务、健身、保健旅游产品。
7、功能分区与重点项目:
(1)县城中心旅游区
定位:以糖文化为主题,集水域观光、休闲、会议、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重点策划项目:国际糖文化园、一条链带(县城融江段)、大埔电站水景会议度假区、洛崖圩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梨田村农家乐旅游。
(2)凤山旅游区
定位: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奇特形象的山体地貌、优美秀丽的融江等自然山水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为主体,以宗教文化为特色,集游览观光、宗教朝圣、宗教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重点策划项目:宗教文化开发、商业休闲、外围观光游览、塘进农家乐旅游。
(3)伏虎华侨农场旅游区
定位:重点推出以茶文化和东南亚华侨风情为载体的旅游产品,将其建设集休闲度假、保健、茶园生态观光与科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重点策划项目:茶园体验、华侨风情休闲、外围生态观光保护、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4)凉水山旅游区
定位: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重点策划项目:完善森林观光、休闲度假设施和服务设施。
(5)沿江景点规划:旧镇屯渔家乐体验区、楞寨山巨猿洞景点、南丹村历史文化旅游点、茂林新村农家乐。
第三十六条 太平旅游区规划
1、规划范围原则包括龙寨岩、安乐湖以及金洞河及四十八弄所在区域。重点规划是沿安乐湖——龙寨岩一线,北以安乐湖水库为主体,包括库区周围山体(山脊为界),安乐寺等区域;南以龙寨水岩及周围山体(以山脊为界)为中心,包括太平镇的范围。规划总体面积约28平方公里。
2、功能布局:“1个中心,3个景区、1个点”的分区布局,“1个中心”指太平镇中心;“3个景区”指龙寨岩景区、安乐湖景区和金洞河—四十八弄景区;“1个点”指太平园艺场。
3、性质定位:重点打造“水洞漂流”产品,以龙寨岩地下河为主体,以龙寨岩和老虎岩岩溶洞穴景观为依托,以安乐湖等休闲娱乐为基础,通过龙寨岩与安乐湖、金洞河及四十八弄的联体开发,把太平旅游区建设成为集水洞漂流、游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4、规划思路:重点以喀斯特溶洞和峰林地貌景观为主,以完善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以及旅游安全与生态保护为要务,建设好柳城“水洞漂流”旅游产品。通过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推进旅游开发建设,提高太平旅游区旅游知名度。
5、规划目标:将龙寨岩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太平旅游区内景区(点)联体开发;实现太平镇“三产”联动发展,力争将建设成为柳城集观光、探险、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能够连接桂北民族风情旅游线和大柳州旅游圈的一重要旅游区。
6、重点景区策划项目
(1)龙寨岩景区
定位:以龙寨岩喀斯特溶洞地下河景观和洞口谷地平原生态风光为依托,开发建设成以“水洞漂流”为特色的集水岩漂流游览、休闲娱乐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水上洞穴漂流探险观光胜地。
重点策划项目:引导景观、溶洞漂流探险观光、洞口谷地休闲体验、旅游区综合服务中心等。
(2)安乐湖景区
定位:以安乐湖水库风光和老虎岩“地下艺术迷宫”为依托,将安乐湖景区开发建设成以水库休闲观光娱乐、岩洞观光探险体验、宗教庙会娱乐等为主要功能的水库休闲旅游地。
重点策划项目:安乐湖水库观光娱乐、岩洞观光探秘、宗教文化庙会娱乐、综合服务中心等。
(3)金洞河—四十八弄景区
定位:规划在远期将其建设成为以“小漓江”——金洞河以及四十八弄山水风光为依托,对太平龙寨水岩水上溶洞漂流旅游作重要补充的山水娱乐、观光、休闲旅游景区。
主要项目:金洞河坝口风光、金洞河秀峰群风光、金洞河水上漂流、四十八弄风光等。
第三十七条 东泉旅游区
1、规划范围:位于柳城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距柳州市49公里,东面与鹿寨县雒容镇交界;东北面与鹿寨县平山镇毗邻;北、南、西三面分别与柳城太平镇、西安乡和沙埔镇相连。重点规划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2、开发定位:宗祠古居、人祖伏羲。
3、景区结构:柳华农场—鹅侣景区、寨脚景区、宗祠古居观赏区三个景区,它们以东泉镇为中心,分布于镇的周围,形成一个三角形格局。
4、游览区规划:
(1)寨脚景区:规划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祖伏羲”传说进行文化包装。建设尖石岭果园风光、文岩寺、鲤鱼跳龙门、寿佛寺、百年古榕、踏访伏羲居所(寨脚、卜地岩)、卜地岩溶洞等景观;
(2)柳华农场——鹅侣景区:农业体验为主线进行包装,串连山、洞、水、寺等景观。主要景观有柳华农场水果园、鹅侣水库、飞鹅寺、鹅侣岩等。
(3)宗祠古居观赏区:主要是宗祠古居观赏活动。
第三十八条 古砦旅游区
1、规划范围:位于柳城县西北部,距县城大埔30公里,东与洛崖、寨隆乡交界;西北与罗城、融水县毗邻;南与冲脉乡接壤,融江沿东面十五坡入境,重点规划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2、开发定位:“柳州百年古镇”。
3、规划思路:以古廨古石城遗址为主体,以“百年古镇”和仫佬族独特的文化为内涵,结合古砦“北乡洞”盆地风光,挖掘寻访古迹、自然观光、民风体验等旅游内容。
4、景区结构:古廨古城、古砦村仫佬族民族风情村、龙美古圩三个小区
5、景区规划:
(1)古廨古城区:规划成寻访“百年古镇”风貌的旅游观光区。规划建设中将以整修、清理为主,尤其是诸如有碍于古迹景观的现代通讯设施、民居建筑等,以恢复“百年古镇”遗迹,扩大古砦“百年古镇”的知名度,以丰富柳城县旅游内容。
(2)古砦仫佬族民族风情村:规划以仫佬族民族风情为主线,以传统信仰、节庆、饮食、歌舞为内容,精心包装,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情展示区。同时将“夹人山”的美丽民间故事结合民族民歌、节庆、进行文学艺术化,将民族风情和“夹人山”美丽风光紧密结合,形成玩、赏、乐、娱为一体的民族风情旅游点。
(3)龙美古圩:规划将以传统“赶圩”为依托,结合龙俄寺庙会活动,把龙美古圩规划建成集购物、观光、体验民间“圩集”以及娱乐、饮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第三十九条 住宿业规划
根据市场调研报告预测游客人数规模来预测柳城县的住宿需求,近期住宿需求的床位数为700张,
中期住宿所需床位数为1000张,远期住宿所需床位数为1500张,总计共3200张。宾馆档次应主要以中档为主,适当建设几座三星级、四星级的宾馆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合理安排规模结构、进行质量控制和加强行业管理。
第四十条餐饮业规划
游客对柳城县餐饮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地方特色小吃占45%;无污染的农家绿色菜肴占25%;风味特色菜占20%;大众食品占6%。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和无污染的农家绿色菜肴最能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饮食需求。柳城县对餐饮业要实行定点管理,注重餐饮文化,发展快餐业,进行餐饮精加工,开发餐饮夜市。
第四十一条旅行社业规划
柳城县在旅行社行业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并存,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切实扩大招徕渠道,严格要求导游持证上岗,积极发展网络促销,同时鼓励发展区域合作,不断提高旅行社素质。
第四十二条 旅游娱乐业规划
旅游娱乐方面,柳城县要改善和完善县城及各景区的娱乐设施设备,整顿娱乐业市场,搜集挖掘当地文化、重视各种节庆活动、突现柳城糖文化园的娱乐功能。
第四十三条 旅游购物业规划
柳城县在开发旅游商品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设计,突出特色,与活动结合,进行系列开发,开发出开发集地方性、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和纪念性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同时建立完善的购物设施。
第四十四条 旅游解说系统规划
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在由县城通向各旅游景区的公路两侧、路面都应设有明显的导示标志或汉语、英语文字说明;各景区入口、景区内交通导引解说系统中应设置游览导游图;标识的设计要求醒目、生动形象而富有创意,中英文注释规范准确。
旅游景区解说系统:一方面应加强旅行社、各景区、景点的导游员、解说员、咨询服务员的培训,要求掌握有景区景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应在柳城县长途汽车、各旅行社、大型宾馆、饭店中建设导游图、导游画册、资料展示栏柜等多种宣传形势,完善解说系统。在各旅游景区入口处设置解说系统,介绍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景点的设置状况等,可根据资源现状和游线走向在适当位置设置各种牌示。
接待设施解说系统:在柳城县长途汽车、柳城县旅游总公司、大型宾馆、饭店等接待中心设置详细的旅游接待设施解说系统。提供有关接待设施最新信息,及设施的使用方法。要注意提示的人情化。
出版物解说系统:在各接待中心和各旅游区的入口提供旅游者可随身携带关于柳城县旅游的宣传画册、宣传光碟等,为旅游者提供自助旅游信息。
第四十五条 旅游交通发展规划
在公路方面,修建大埔镇――凤山镇的三级旅游公路;宜柳高速公路——楞寨山巨人洞旅游区三级旅游公路;东泉镇――寨脚――文岩寺――尖石四级旅游公路;大樟――鹅侣水库四级旅游公路;太平镇――金洞河四级旅游公路;太平镇——龙头镇四级旅游公路;改造县城——洛崖圩——旧镇屯公路为四级旅游公路。
在水路方面,开通县城——洛崖圩——旧镇屯——龙头镇及县城——茂林新村——网山旅游区(塘进)——南丹村——社冲的路线。
第四十六条旅游安全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要以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安全意识,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为目标,做好旅游救援系统规划,旅游保险、旅游医疗卫生等工作。
第四十七条旅游防灾规划
旅游防灾规划要做到:在全行业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及时查找和清除安全隐患,配备必需的安全设施,合理设置安全机构确保旅游区游客、旅游从业者、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第四十八条2005-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根据柳城县的旅游发展现状和预测,着重对柳城县的一带(融江旅游带)一区(龙寨岩—安乐湖旅游区)作为柳城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在对全县总体考虑的基础上,近期着重安排对以上一带一区以及东泉旅游区和古砦旅游区的旅游项目进行策划与安排。
第四十九条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县境区域环境总体质量保持或达到优良状态,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方面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后方可排放,污水处理率100%;声环境质量达到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相应标准;环境卫生质量要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质量标准,所有景区内的工业企业“三废”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第五十条 环境分级保护规划
1、一级保护区
(1)范围:包括融江旅游带、东泉旅游区、太平旅游区、古砦旅游区等
(2)保护对象:融江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带中的融江水域、开山寺、凉水山森林公园,东泉旅游区的古祠民居及其周边优美的山水风光,太平旅游区中的龙寨岩、安乐湖水库等,古砦旅游区的古廨古城区等核心景观资源。
2、二级保护区
(1)范围:一级保护区外围500米的区域。
(2)保护对象:融江两岸的景观营造与保护、龙寨岩所在的山体保护。安乐湖水库周边区域的植被及山体环境保护、古镇古祠民居的整体环境保护等。
3、三级保护区:保护范围是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背景环境区域,其对于维持旅游区的生态平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十一条环境保护规划
采取强化环境管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旅游区的绿化,严格控制交通噪音,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等措施确保旅游区的空气、水、声以及环境卫生的质量达到环境规划目标。
第五十二条 生态保护规划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力度,加强水源林的保护,调整生活能源结构,推进沼气池建设,方针和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造成的影响,加强森林保护的管理的工作,建立完善的森林保护系统,设置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容量研究等措施做好森林生态保护;通过在公路、融江两岸沿线,旅游区及沿途的宜林荒山以及几个旅游集镇等地种植适当植物搞好绿化工作。
第五十三条 旅游资源保护
1、水域景观的保护重点保护融江、柳江、龙江等主要河流和支流以及鹅侣水库、安乐水库等水域的水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采取多种措施方针水土流失,方针水域污染。
2山体景观的保护:严禁破坏公路两侧、旅游景区及风景水域两岸的山体景观,严禁挖掘石山树根和景观石,已开采破坏的,尽快实施石山绿化工程;加强山体植被的保护,对裸露石山应采取封山育林以恢复植被,宜林山应进行植树造林。
3溶洞景观的保护:针对龙寨岩、红马山溶洞、卜地岩、老虎岩,滴水岩等溶洞进行重点保护。
4历史人文景观保护
(1)重点应加强对开山寺、南丹古龙城、古廨古城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修缮,保持原有风貌。对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的开发要进行充分论证,强化深度开发意识,禁止粗制滥造。
(2)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建设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
(3)对多数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产应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4)城乡规划应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的保护措施纳入规划中,把保护、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做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五十四条柳城县旅游市场营销目的:明确景区的产品定位,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策略,对产品及进行促销并达成与消费者的沟通,设计销售渠道并保证销售渠道的通畅,保障稳定的销售收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强化消费者的需求达成购买,并宣传景区形象,实现企业的盈利。
第五十五条 柳城县旅游市场营销目标
1、在旅游者的心目中树立鲜明的柳城县的旅游形象
2、以柳城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确定柳城县旅游产品的定位
3、设计合理的销售渠道和价格策略
4、在规划实施的前提下,使柳城游客达到预期的接待量。
第五十六条 柳城县旅游目标市场定位
1、按地域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定位
一级目标市场――核心客源市场:柳州市及其所辖县域(含柳城县)。
二级目标市场――重点客源市场:南宁、桂林、玉林、宜州等市及其所辖县域。
机会目标市场:广西其他城镇、桂北旅游游线的分流客源及广东省场。
2、按其他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定位
(1) 按年龄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柳城县的目标市场应为受高等教育的中青年市场。
(2) 按身份指标细分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企业公司和事业机关,同时积极开拓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生旅游市场。
第五十七条柳城县旅游市场整合营销
柳城县旅游市场的整合营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产品定位看,要精心打造柳城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品牌,树立精品意识,抢占桂北休闲旅游市场。
2、从营销的内容看,应当突破过去仅仅营销旅游线路的做法,而是将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作为整体来营销。
3、从营销的主体看,游市场营销应该由柳城县政府或柳城县旅游局以及柳城旅游企业联合统一组织进行,形成由各受益单位组成的营销主体,共同承担营销费用,执行营销规划。
4、从营销手段看,要积极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多种传播手段对潜在旅游者进行影响和引导。
第五十八条  柳城县旅游形象传播策略
柳城旅游形象传播的有形传播途径如下:

基本形象分区
主要区位特征
对应地段
可操作措施
第一印象区
旅游者最先到达(进入)的地点
车站及主要景点的入口处
设计形象标识牌、设立旅游信息咨询点
最后印象区
旅游者离开旅游目的地时地点接触的
车站及主要景点的出口处
标识系统、路牌、广告牌
光环效应区
具有决定该目的地形象的关键意义的地点
通往该目的地的主要公路、核心景区及县城
标识系统、路牌、广告牌
第五十九条: 柳城县旅游促销材料
柳城县旅游促销材料有旅游宣传品,包括柳城宣传册、旅游宣传地图(电子游览图)、游览折页、音像VCD等等;旅游标志牌,在广西的大中城市的窗口单位(车站、广场、交通工具、商场等)绘制(印制)柳城县旅游标志;旅游信息网,上网宣传促销,实现网上游览,预定、购买和结算旅游产品,发布旅游信息。
第六十条: 柳城旅游近期营销规划:柳城旅游近期营销应采取的措施有向公众推销、组织展销团、参加交易会、与媒体合作、提供各种宣传材料、开展旅游节庆活动等。
第六十一条 柳城县旅游规划实施步骤
1、近期建设(2004-2010年):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建立新的产品支持体系,加强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建。在此期间重点是一带(融江旅游带,包括凉水山林场-县城-网山一带)的旅游开发建设;一区(龙寨岩—安乐湖旅游区)的旅游开发建设;三点(汤家祠堂、何家祠堂、寨脚-文岩寺)的旅游开发建设。
2、中期建设(2011~2015年):规划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以塘进新村为代表的蔗糖农业旅游产品、以凉水山林场为代表的生态果园旅游产品、以华侨农场茶园为代表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以大埔电站旁的度假区为代表)、观光旅游产品(以融江旅游带为代表)等都能形成规模化经营,建立相对完善的旅游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旅游品牌效益,旅游业在该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应得到增强。
3、远期建设(2016~2020年):重点是突出营销。在此期间主要是修建和改善外围通往柳城各景点的道路建设。
第六十二条柳城县旅游规划实施措施:确立《规划》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观念,营造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多方筹措旅游发展资金;加强宣传促销工作。
第六十三条 柳城县旅游规划实施调控
1、利用各种有关场合,反复宣传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全县干部的认识,共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2、县旅游最高行政部门应经常了解旅游规划的实施情况,并通过政策引导与调控;
3、县旅游局编制年度或阶段性计划,组织旅游规划的实施负责规划实施的日常监管工作,分析实施部分的效果以信息反馈;
4、旅游规划经审议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规划的主要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和统计监督;
5、旅游规划一般每5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和调整修编;
6、结合区、柳州市、柳城县关于旅游发展的政策、策略,对旅游规划的实施发展进行安全与质量监督。
第六十四条 柳城县旅游投资估算:柳城县的旅游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1570.61万元。2005-2010年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8010.61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7.05%。远期投资额为13560.0万元,占总投资的42.95%。交通设施总投资7202.9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2.82%,2005-2010年交通投资额为2415.95万元,占交通总投资的33.54%。
第六十五条柳城县旅游发展融资渠道:政府投资,金融市场投资,民营直接投资三种形势融资。
第六十六条柳城县旅游发展投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2006年的游客人数为14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为4200万元,到2010年,年接待游客量32.2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9660.0万元人民币。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量55.7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6710.0万元人民币。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量74.5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22350.0万元人民币。
2、社会效益: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满足当代人高质量的旅游需求,提高城镇的发展环境,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3、环境效益:发展旅游业一方面可以美化自然环境,促使旅游业致力于环境的建设和美化,搞好环境卫生,方针“三废”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第六十七条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1经济影响评估
(1)对柳城县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
初中期,力争把柳城县旅游业培育成实现柳城“三产富县”战略的重点联动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显示旅游业的联动优势。旅游业总产出相当于全县GDP的2%左右;中远期把旅游业培育成柳城县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成为柳城县的重要接续产业,力争旅游业总产出相当于全县GDP的3%-4%。进而推动全县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
(2)促进“三产”的发展。
(3)带动消费,增进税收,对柳城财政做贡献。
(4)扩大当地就业:据国内秦皇岛市的研究结论,旅游对区域经济就业中,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对社会直接就业贡献率为3%,与间接和引致影响就业人数的比例关系是1:3,即旅游业每直接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和引致为全社会创造1.3个就业岗位。根据融江带和太平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预测,柳城先期直接就业人数总数为422人,则未来柳城县直接就业人数将约为14067人,间接和引致为全社会就业人数约为42201人。
(5)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
2、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1)正面影响:利于当地社会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利于加强世界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的交流,增加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利于带动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
(2)负面影响:文化差异之间的冲突;当地文化资源不堪重负;当地文化价值逐渐削弱;传统价值观屈就于外来影响而迅速改变;出现社会不平等现象。
3、环境影响评估
(1)坚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坚决摒弃对生态系统有重大负面影响的开发行动;
(2)建立旅游区(点)开发前后的环境监控系统;
(3)制定详细的旅游区(点)管理开发计划;
(4)通过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环境意识;
(5)通过解说系统,提醒游客保护环境等。
第六十八条 本规划由文本、图件、说明书、专题报告和附件组成。说明书、图件与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六十九条 本规划自报请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七十条 本规划由柳城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