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
柳城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12-05-11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加快融入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实施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编制并实施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县,富民强县”总体发展思路,按照县委十三届一次全会提出的“增投扩量、聚集人气、和谐共进、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的二十七字方针,以“工业立县突破年、城市建设提升年、文化效益倍增年、民生改善推进年、转变作风落实年”为抓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持之以恒地推进“四个柳城”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的结合起来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较快发展。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12%;
——工业总产值增长20%;
——农业总产值增长6%;
——财政收入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化率达35.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三、2012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工业规模。
认真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突出工业主导,着力打造柳州市产业扩散和转移承接基地,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快速发展,计划201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达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1亿元,增长20%。
1.着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加工业总量。随着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大力培育发展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优势产业,优化我县工业结构,提升我县工业总量。2012年,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东化公司、金特公司、佳人板业等一批新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这些项目增加工业产值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
2.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培养计划,不断壮大规模工业。2012年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培养计划,将传统产业企业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技术改造,使一些传统企业规模和效益得到提升。计划将鑫能发电等4家企业培育发展进入规模以上企业。
3.大力培植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微小型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快发展,计划全县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
4.通过改造升级,着力培育三大优势产业。我县茧丝绸、食品加工、建材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充分利用我县作为“全区桑蚕生产十强县”、完成《柳城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及新型建材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延伸产业链项目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进度,培育和促进三大产业快速增长,形成柳城范围的优势产业。
5.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我县拥有较丰富的中药材、竹木和水资源。多年来,我县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了制药、电力、造船、竹木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一批资源型企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电力、造船、竹木加工和家具制造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6.强化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做好挖潜改造。2012年,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着重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土地、融资、交通、水电、环境干扰等难题,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更新改造,加强节能降耗,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使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二)稳定发展农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业。
继续实施农业工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2012年,围绕“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以生产基地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打造广西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县计划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6%。
1.稳步发展种植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7.5万亩,粮食总产量16万吨。其中,超级稻种植面积达13万亩,优质稻占有率88%以上。水果总产量25万吨,新种水果0.8万亩,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合理,品种以柳城蜜桔、早熟温州蜜柑、马水桔为主。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其中宿根蔗50万亩左右,新植蔗20万亩;原料蔗产量稳定在270万吨左右,进厂原料蔗稳定在240万吨左右。大力实施深耕深松和种植良种等方式,不断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蔬菜食用菌:蔬菜种植面积16.5万亩,产量18.56万吨;食用菌种植400万平方米(含袋栽食用菌),总产量2.8万吨,其中食用菌示范基地200万平方米,倾力打造广西食用菌主要生产基地。桑蚕:扩种桑园面积0.5万亩,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14.5万亩;发放蚕种40万张以上,鲜茧产量达1.5万吨以上。
2.加快发展畜牧业。认真落实“十大农业工程”,继续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占整个大农业的比重。2012年,计划出栏生猪45万头、牛3.57万头、羊2.05万只、禽451万羽,水产品产量1.36万吨、肉类产量4.03万吨。畜禽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达70%以上。通过鼎阳水产和天福种猪场等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我县水产畜牧业快速发展。
3.持续发展林业。深化林业改革,落实我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为载体,力争植树100万株,造林3.5万亩,继续抓好40个村屯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路子,增加群众增收渠道。
4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狠抓农机补贴实施、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技术培训、农机合作社建设五项重点工作,通过建立示范样板基地和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在完成上年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收尾工程的同时,2012年计划投资1219万元建设上榕、下寨、陆克、大龙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田幕、古岱、上村、西岸、欧洞、六社、六湖等7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完成大埔镇木桐灌片节水改造工程,完善小农水重点县2012年建设方案及相关规划。
2.加快完善农村交通网络。主要推进黄冲至三界、寨隆至更祥、潭竹至古仁、东泉至洛埠(西安至洛埠段)、七里坪至思江(七里坪至雷塘段)、大桥至上火、马山至上小河、柳侨场部至七分场、伏虎二队至伏虎村9条四级水泥混凝土公路项目建设,让更多群众受益,保持建制村村委会通公路位于全市六县领先水平。
3.加大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村的城乡风貌改造、危房改造、“三项会战”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农机、医疗等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
(四)着力打造“休闲柳城”,不断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餐饮业、酒店业,加快建设特色会所和星级宾馆,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形成吃、住、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环境。打好旅游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建设“休闲柳城”步伐。计划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力争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1.搞活商贸流通业。一是巩固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继续加大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和拉动农村消费,扶持福美绿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为乡村商店服务,拉动农村内需二是加快现有市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合理布置商业网点,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建材市场,协调加快沙埔东盟桂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建材专业市场的建设落成,进一步推动沙埔、马山、东泉、六塘等集镇改造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是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货仓式商场等为重点,建设高档、现代的商贸新形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做大休闲旅游业。认真实施《“休闲柳城”建设实施方案》,以打造柳州城市后花园和柳州市城郊休闲旅游中心、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战略目标,以“一心一带一廊一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知青城二期建设、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沙埔河旅游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指导红马山休闲景区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伏虎生态茶园创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强化宣传力度,开通县内精品旅游线路,盘活县内旅游市场,打响休闲品牌。2012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增长8%以上。争取通过休闲旅游的发展,促进餐饮业、酒店业和文体娱乐业等行业的有机结合。支持现有的餐饮娱乐企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以适应商务洽谈、旅游等消费需要。
3.加快发展物流业。加大对食品加工、机械制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生产服务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完善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加快建设鲜活农产品加工、冷藏、保鲜、运输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城乡物流,鼓励县内小型货运公司做强做大,鼓励商贸、粮食、供销等系统成立物流公司,使他们成为能适应农村物流发展需要的有效经营主体。
4.规范提升发展房地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在县城、重点乡镇和有条件的乡镇进行房地产开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补充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日田·国际”,“东城仕第”等房地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市场手段运作,开发建设一批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档次、适应各层次人群需求的房地产项目,发展我县房地产业。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保险、技术咨询和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强化项目建设,推进跨越发展。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全力保持投资拉动的强劲势头。2012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
1.做好区市层面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加快重大项目谋划工作,重点加快柳州五顺50万套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安琪酵母年产20000吨酵母建设工程、广西壮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柳城沙埔金茂综合工业园、龙江田园生态创新示范区、河西木桐新村建设、柳城县实验中学东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5个左右项目列入区、市层面重大项目,以获得自治区、柳州市在土地指标、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重视和倾斜,促进我县重点项目有效推进。
2.加快推进2012年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三柳高速公路、柳华至洛埠公路、罗城至六塘二级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以及“两沙”道路、323线改道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柳州汇聚橡塑密封件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橡塑密封件项目、柳州市嘉维化工年产25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项目、东化公司新建CHF系列离子型土壤固化剂项目及东化公司新建工业超细(纳米)轻质碳酸钙、安琪酵母项目等工业项目的落实建设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天福洛古种猪场、鼎阳千亩连片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千亩甘蔗示范基地等农业项目建设步伐。
3.争取招商引资有新突破:2012仍然要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引巨资”的工作思路,使招商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渠道。争取2012年重点招商项目保持在10个以上,境内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8亿元以上。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东扩西移、南联北优、重点向东”的思路,加快推进县城东区建设。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河西木桐新村建设项目、金时代·购物公园项目(二期)、“悦泉庄”房地产开发项目、鸡公山房地产开发项目、白阳广场改造项目、沙埔城镇建设项目、12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以县城及六塘、沙埔、东泉、凤山四个重点镇为重点,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构建“柳北城镇带”,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5.5%,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七)以财政增收为重点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共赢。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政策,准确掌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领域,并与我县的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相衔接,加大财源培育力度,拓展财源渠道,全年计划全县财政收入达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将服务网点向下延伸;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加强融资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不足的矛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抵押方式,扩大中小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尝试采取仓单抵押、权益抵押、企业联保等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重视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其融资担保作用。
(八)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创建“生态柳城”。
以构建“生态柳城”为目标,发展清洁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碧水长廊,搞好县域河流整治。加强工业区特别是六塘片区的环境风险防范,确保项目审批“三同时”率达100%;抓好制糖、化工、冶炼、造纸与重点能源行业企业的节能改造工作,确保我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节能减排目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辖区融江、龙江等地表水水质和乡镇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
(九)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柳城”。
1.着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强对2011年立项的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管理,做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高产高糖甘蔗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迎检验收工作,重点抓好蔗糖、桑蚕丝、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及农业产业化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年培训绿证学员3500人次,发放绿色证书3000本。继续开展利用县电视频道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新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以柳城蜜桔网站为重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村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村级科技人员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抓好学校项目建设,计划投入5560万元,切实抓好乡镇10所中心小学的教师周转房和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启动实施实验中学东迁建设规划,在适当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撤并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学效益低的乡镇薄弱学校和教学点,逐步形成“小学集中乡镇寄读,初中集中县城办学”的义务教育布局结构。同时要完善中小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
3.进一步提升文体事业。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文体中心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继续创建村级(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农家书屋”;新建一个文化陈列馆和一个文化展览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打造“百村百戏”、“壮欢”、仫佬族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继续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4.积极做好计生和卫生事业。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人口计生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简称“国优”)活动,按照“国优”标准抓好各项软硬件建设。深入推进诚信计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力争90%以上的村(社区)开展诚信计生工作,20%的行政村(社区)创建示范村。继续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新农合保障政策,确保2012年新农合的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巩固计免和降消项目工作成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免疫规划各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力争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结核病、中央防治艾滋病等项目实现上级下达的目标。
5.统筹发展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认真实施《柳城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继续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抓好针对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及就业培训专项工程。扎实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以扩大就业。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五险合一”试点工作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城乡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不断扩大养老规模。继续实施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残疾人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促使我县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计划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300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20元,均比上年增长10%。
6.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柳城”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以创建“平安柳城”为重点,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构建和完善社会防控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切实开展各类严打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年内命案破案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县社会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柳城、实现柳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柳城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来源: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2012-05-11 10:42    |  作者: 广西柳州柳城县人民政府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加快融入柳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实施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编制并实施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县,富民强县”总体发展思路,按照县委十三届一次全会提出的“增投扩量、聚集人气、和谐共进、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的二十七字方针,以“工业立县突破年、城市建设提升年、文化效益倍增年、民生改善推进年、转变作风落实年”为抓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支撑,持之以恒地推进“四个柳城”建设,加快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的结合起来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较快发展。
二、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5%,第三产业增长12%;
——工业总产值增长20%;
——农业总产值增长6%;
——财政收入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化率达35.5%;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内。
三、2012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工业规模。
认真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突出工业主导,着力打造柳州市产业扩散和转移承接基地,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快速发展,计划201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达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1亿元,增长20%。
1.着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加工业总量。随着工业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大力培育发展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优势产业,优化我县工业结构,提升我县工业总量。2012年,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东化公司、金特公司、佳人板业等一批新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这些项目增加工业产值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
2.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培养计划,不断壮大规模工业。2012年继续实施企业成长培养计划,将传统产业企业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技术改造,使一些传统企业规模和效益得到提升。计划将鑫能发电等4家企业培育发展进入规模以上企业。
3.大力培植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微小型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快发展,计划全县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数量比上年增长30%以上。
4.通过改造升级,着力培育三大优势产业。我县茧丝绸、食品加工、建材产业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充分利用我县作为“全区桑蚕生产十强县”、完成《柳城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以及新型建材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延伸产业链项目建设及技术更新改造进度,培育和促进三大产业快速增长,形成柳城范围的优势产业。
5.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我县拥有较丰富的中药材、竹木和水资源。多年来,我县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了制药、电力、造船、竹木加工和家具制造等一批资源型企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电力、造船、竹木加工和家具制造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6.强化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做好挖潜改造。2012年,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着重解决制约企业发展土地、融资、交通、水电、环境干扰等难题,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鼓励企业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更新改造,加强节能降耗,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使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二)稳定发展农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业。
继续实施农业工程,巩固农业基础地位。2012年,围绕“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发展思路,以生产基地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打造广西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县计划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6%。
1.稳步发展种植业。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7.5万亩,粮食总产量16万吨。其中,超级稻种植面积达13万亩,优质稻占有率88%以上。水果总产量25万吨,新种水果0.8万亩,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合理,品种以柳城蜜桔、早熟温州蜜柑、马水桔为主。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其中宿根蔗50万亩左右,新植蔗20万亩;原料蔗产量稳定在270万吨左右,进厂原料蔗稳定在240万吨左右。大力实施深耕深松和种植良种等方式,不断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蔬菜食用菌:蔬菜种植面积16.5万亩,产量18.56万吨;食用菌种植400万平方米(含袋栽食用菌),总产量2.8万吨,其中食用菌示范基地200万平方米,倾力打造广西食用菌主要生产基地。桑蚕:扩种桑园面积0.5万亩,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14.5万亩;发放蚕种40万张以上,鲜茧产量达1.5万吨以上。
2.加快发展畜牧业。认真落实“十大农业工程”,继续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占整个大农业的比重。2012年,计划出栏生猪45万头、牛3.57万头、羊2.05万只、禽451万羽,水产品产量1.36万吨、肉类产量4.03万吨。畜禽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达70%以上。通过鼎阳水产和天福种猪场等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我县水产畜牧业快速发展。
3.持续发展林业。深化林业改革,落实我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为载体,力争植树100万株,造林3.5万亩,继续抓好40个村屯的绿化、美化工作;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路子,增加群众增收渠道。
4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狠抓农机补贴实施、农机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化技术培训、农机合作社建设五项重点工作,通过建立示范样板基地和发展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在完成上年中央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收尾工程的同时,2012年计划投资1219万元建设上榕、下寨、陆克、大龙等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田幕、古岱、上村、西岸、欧洞、六社、六湖等7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完成大埔镇木桐灌片节水改造工程,完善小农水重点县2012年建设方案及相关规划。
2.加快完善农村交通网络。主要推进黄冲至三界、寨隆至更祥、潭竹至古仁、东泉至洛埠(西安至洛埠段)、七里坪至思江(七里坪至雷塘段)、大桥至上火、马山至上小河、柳侨场部至七分场、伏虎二队至伏虎村9条四级水泥混凝土公路项目建设,让更多群众受益,保持建制村村委会通公路位于全市六县领先水平。
3.加大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重点村的城乡风貌改造、危房改造、“三项会战”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农机、医疗等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
(四)着力打造“休闲柳城”,不断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餐饮业、酒店业,加快建设特色会所和星级宾馆,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形成吃、住、健身、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消费环境。打好旅游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建设“休闲柳城”步伐。计划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力争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1.搞活商贸流通业。一是巩固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继续加大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和拉动农村消费,扶持福美绿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将其打造成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为乡村商店服务,拉动农村内需二是加快现有市场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合理布置商业网点,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建材市场,协调加快沙埔东盟桂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建材专业市场的建设落成,进一步推动沙埔、马山、东泉、六塘等集镇改造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三是引进国内知名企业,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货仓式商场等为重点,建设高档、现代的商贸新形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有一定辐射功能的大型专业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做大休闲旅游业。认真实施《“休闲柳城”建设实施方案》,以打造柳州城市后花园和柳州市城郊休闲旅游中心、创建广西优秀旅游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战略目标,以“一心一带一廊一区”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知青城二期建设、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沙埔河旅游开发等重点旅游项目,指导红马山休闲景区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伏虎生态茶园创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强化宣传力度,开通县内精品旅游线路,盘活县内旅游市场,打响休闲品牌。2012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增长8%以上。争取通过休闲旅游的发展,促进餐饮业、酒店业和文体娱乐业等行业的有机结合。支持现有的餐饮娱乐企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以适应商务洽谈、旅游等消费需要。
3.加快发展物流业。加大对食品加工、机械制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生产服务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完善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加快建设鲜活农产品加工、冷藏、保鲜、运输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城乡物流,鼓励县内小型货运公司做强做大,鼓励商贸、粮食、供销等系统成立物流公司,使他们成为能适应农村物流发展需要的有效经营主体。
4.规范提升发展房地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在县城、重点乡镇和有条件的乡镇进行房地产开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乡镇为补充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日田·国际”,“东城仕第”等房地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市场手段运作,开发建设一批具有不同特色、不同档次、适应各层次人群需求的房地产项目,发展我县房地产业。
同时,积极推进信息、保险、技术咨询和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强化项目建设,推进跨越发展。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全力保持投资拉动的强劲势头。2012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
1.做好区市层面重大项目申报工作。加快重大项目谋划工作,重点加快柳州五顺50万套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安琪酵母年产20000吨酵母建设工程、广西壮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柳城沙埔金茂综合工业园、龙江田园生态创新示范区、河西木桐新村建设、柳城县实验中学东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5个左右项目列入区、市层面重大项目,以获得自治区、柳州市在土地指标、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重视和倾斜,促进我县重点项目有效推进。
2.加快推进2012年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三柳高速公路、柳华至洛埠公路、罗城至六塘二级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以及“两沙”道路、323线改道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柳州汇聚橡塑密封件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套橡塑密封件项目、柳州市嘉维化工年产25万吨纳米碳酸钙生产项目、东化公司新建CHF系列离子型土壤固化剂项目及东化公司新建工业超细(纳米)轻质碳酸钙、安琪酵母项目等工业项目的落实建设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天福洛古种猪场、鼎阳千亩连片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千亩甘蔗示范基地等农业项目建设步伐。
3.争取招商引资有新突破:2012仍然要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引巨资”的工作思路,使招商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渠道。争取2012年重点招商项目保持在10个以上,境内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8亿元以上。
(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东扩西移、南联北优、重点向东”的思路,加快推进县城东区建设。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河西木桐新村建设项目、金时代·购物公园项目(二期)、“悦泉庄”房地产开发项目、鸡公山房地产开发项目、白阳广场改造项目、沙埔城镇建设项目、12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以县城及六塘、沙埔、东泉、凤山四个重点镇为重点,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构建“柳北城镇带”,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5.5%,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七)以财政增收为重点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共赢。
认真贯彻落实财政政策,准确掌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领域,并与我县的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相衔接,加大财源培育力度,拓展财源渠道,全年计划全县财政收入达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将服务网点向下延伸;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和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加强融资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不足的矛盾。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抵押方式,扩大中小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尝试采取仓单抵押、权益抵押、企业联保等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同时,重视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其融资担保作用。
(八)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创建“生态柳城”。
以构建“生态柳城”为目标,发展清洁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碧水长廊,搞好县域河流整治。加强工业区特别是六塘片区的环境风险防范,确保项目审批“三同时”率达100%;抓好制糖、化工、冶炼、造纸与重点能源行业企业的节能改造工作,确保我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等节能减排目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辖区融江、龙江等地表水水质和乡镇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
(九)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柳城”。
1.着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强对2011年立项的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管理,做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高产高糖甘蔗产业化开发与示范》项目迎检验收工作,重点抓好蔗糖、桑蚕丝、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及农业产业化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年培训绿证学员3500人次,发放绿色证书3000本。继续开展利用县电视频道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新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以柳城蜜桔网站为重点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村级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村级科技人员服务农村的长效机制,为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抓好学校项目建设,计划投入5560万元,切实抓好乡镇10所中心小学的教师周转房和3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启动实施实验中学东迁建设规划,在适当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有步骤地撤并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学效益低的乡镇薄弱学校和教学点,逐步形成“小学集中乡镇寄读,初中集中县城办学”的义务教育布局结构。同时要完善中小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成果。
3.进一步提升文体事业。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文体中心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继续创建村级(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农家书屋”;新建一个文化陈列馆和一个文化展览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打造“百村百戏”、“壮欢”、仫佬族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继续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全民健身运动。
4.积极做好计生和卫生事业。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人口计生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简称“国优”)活动,按照“国优”标准抓好各项软硬件建设。深入推进诚信计生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力争90%以上的村(社区)开展诚信计生工作,20%的行政村(社区)创建示范村。继续稳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新农合保障政策,确保2012年新农合的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巩固计免和降消项目工作成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免疫规划各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力争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结核病、中央防治艾滋病等项目实现上级下达的目标。
5.统筹发展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认真实施《柳城县“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开展“春风行动”等活动,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继续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抓好针对各类群体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及就业培训专项工程。扎实开展好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以扩大就业。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五险合一”试点工作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城乡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不断扩大养老规模。继续实施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残疾人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促使我县的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贫困人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计划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300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20元,均比上年增长10%。
6.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柳城”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以创建“平安柳城”为重点,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构建和完善社会防控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切实开展各类严打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年内命案破案率达到90%以上。确保全县社会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构建和谐柳城、实现柳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