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在柳城县东泉镇大樟村何家屯的蔬菜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给黄瓜花授粉,因为大棚种植无法用蜜蜂授粉,所以人工授粉成为大棚种植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步。
“我们考察过很多项目,最后选择了利用大棚,反季节种植,这需要很大的投入和成熟的技术,现在也还是摸索阶段。”大棚的管理者何远球介绍。他是土生土长的大樟村人,之前在柳州从事汽车设备的研发工作,如今选择回乡创业,希望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和技术,以先进的理念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他组织成立了柳城富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少在外发展的村里人都纷纷加入,目前合作社有会员22人。大家集资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业,租赁土地50多亩,建了52个大棚,并在当年10月自主育苗,种下第一批黄瓜。
“我们分三个梯次种植,现在第一梯次有19个棚的黄瓜成熟,每天产量有4000多斤,收购价2元一斤。”何远球说,他们的黄瓜个大匀称,脆甜可口,既有外形,又有口感,市场反响很好,老板都是直接到地头来收,在柳州的超市销售,根本不愁卖。
之所以有这样的品质,全靠管理上的严格把关。何远球专门到柳州市农科院学习,请教经验丰富的老种植户,每天都到大棚里观察黄瓜的生长情况,根据当天的气候、土壤情况,调节水肥、通风。除了紧盯生产环节外,他们在前期筹备时就做好规划,水电、道路要建到地头,每个棚要设置水肥管网,相较于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大棚种植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人工投入。
“我们前前后后投入了150多万元,日常还请20多个工人。”何远球介绍,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日常的工作分工明确,有的专门管水肥,有的管授粉,有的做采摘,用工量大的时候,需要40多个工人,下一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