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动态
“多能校长”刘善良:既是教书匠,亦是校园“大管家”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5-09-15

在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学校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清晨,他拿着数学课本走进教室,用生动的互动教学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课间,他化身乒乓球教练,在社团活动室里指导孩子握拍、挥拍;午后,他又背着工具箱穿梭在教学楼,修理故障的电灯、松动的课桌椅——这个人,就是该校校长刘善良。从19岁踏上讲台至今,30余年的教育生涯里,他既是深耕教学的“全科教师”,也是守护校园的“后勤管家”,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热爱。

从“体育老师教数学”到“三科教师”,讲台始终是初心所在。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常被用来调侃的话,在刘善良身上成了真实的教育故事。1994年,刚满19岁的刘善良走出校园,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此后的20年里,他在大埔二小、柳城县文昌小学教育集团等学校,主要以体育教师的身份陪伴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

2016年,教育需求的变化让刘善良主动转型,从体育教学为主转向数学教学,2021年,柳城县推进集团化办学,伏虎华侨农场学校成为柳城县文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刘善良怀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应聘来到这里担任副校长,2024年升任校长。即便身份从教师变为管理者,他始终没有离开一线教学,每周10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数学、科学、体育三科,课堂上的他依然是那个充满激情的“教书匠”。

伏虎华侨农场学校地处三县交界,学生中不少是跨县就读的务工子女,还有许多留守儿童。当看到这些学生清澈的眼神,刘善良心里满是心疼。“真正去到学生所在的村里、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他和同事利用课余时间,一次次往返于融安县潭头乡、融水和睦镇的乡村小路,以及学校附近的出租屋,把关心送到每个孩子的家里。

家访中,有家长向他倾诉:“家离学校远,外面午托收费太贵,要是学校能有午托就好了。”家长的心声让刘善良记在了心里,他立刻牵头调研、协调资源,很快为学校开设了午托服务。

带队伍、提质量,让乡村学校焕发新活力。

“以前学生特别顽皮,现在见了老师会主动问好,懂礼貌多了。家长也和我夸孩子的变化。”提到学校的变化,刘善良的脸上满是欣慰。2021年他刚到伏虎华侨农场学校时,学校面临教学模式传统、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作为从集团总部过来的管理者,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搬”到校园里。

教学上,他推行互动式课堂,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师资建设上,面对学校补充的2名90后、5名00后教师,其中最小的出生于2005年,他牵头开展“师徒结对”,自己也主动当起年轻教师的“师傅”。“有什么不懂的,我就打电话给刘校,他都会很细心的教我。”00后教师殷妮说。在刘善良的带动下,年轻教师成长得很快。

为了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团结意识,刘善良还丰富了校园活动:开展“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大课间时,带领学生跳绳、跑操;运动会、研学活动更是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几年的努力换来了显著的成效: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荣获柳城县教学常规管理专项展评二等奖、常规管理暨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荣誉;刘善良个人也多次在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还拿下了全县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他主持的小课题、设计的作业案例也屡获佳绩。

体育、修理、劳动“多面手”,把校园当成家。

除了教学和管理,刘善良还有不少“隐藏技能”,这些技能都成了他服务校园的“利器”。作为体育教师出身,他深知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牵头成立了学校乒乓球社团。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留在活动室,从握拍姿势到发球技巧,耐心地教学生打乒乓球,不少孩子因此爱上了这项运动。

校园里的杂草长了,他拿起镰刀带头清理;树枝长得过密影响采光,他借来修枝剪修剪;教室里的电灯不亮了、课桌椅松动了,他背着工具箱就去维修。“能自己修的就不花钱请人,学校经费有限,省下来的钱能多给学生买些图书和器材。”刘善良说,这些年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课桌椅不计其数,不仅为学校节省了不少维修经费,也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1994年到2024年,30年的教育时光里,刘善良先后荣获“柳州市优秀教师”、“柳城县优秀教师”、“柳城县优秀班主任”“柳城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但对他而言,最珍贵的奖励永远是学生的一句“刘老师好”,是家长的一句“孩子进步了”,是校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操场边,刘善良看着孩子们在欢快地奔跑嬉戏,眼神里满是温柔。这位“多能校长”的教育故事,还在伏虎华侨农场学校的校园里继续书写着,而那份对教育的坚守与热爱,也将在岁月中愈发醇厚。


“多能校长”刘善良:既是教书匠,亦是校园“大管家”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日期: 2025-09-15 16:26    |  作者:

在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学校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清晨,他拿着数学课本走进教室,用生动的互动教学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课间,他化身乒乓球教练,在社团活动室里指导孩子握拍、挥拍;午后,他又背着工具箱穿梭在教学楼,修理故障的电灯、松动的课桌椅——这个人,就是该校校长刘善良。从19岁踏上讲台至今,30余年的教育生涯里,他既是深耕教学的“全科教师”,也是守护校园的“后勤管家”,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热爱。

从“体育老师教数学”到“三科教师”,讲台始终是初心所在。

“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这句常被用来调侃的话,在刘善良身上成了真实的教育故事。1994年,刚满19岁的刘善良走出校园,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此后的20年里,他在大埔二小、柳城县文昌小学教育集团等学校,主要以体育教师的身份陪伴了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

2016年,教育需求的变化让刘善良主动转型,从体育教学为主转向数学教学,2021年,柳城县推进集团化办学,伏虎华侨农场学校成为柳城县文昌小学教育集团分校,刘善良怀着对乡村教育的热忱,应聘来到这里担任副校长,2024年升任校长。即便身份从教师变为管理者,他始终没有离开一线教学,每周10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数学、科学、体育三科,课堂上的他依然是那个充满激情的“教书匠”。

伏虎华侨农场学校地处三县交界,学生中不少是跨县就读的务工子女,还有许多留守儿童。当看到这些学生清澈的眼神,刘善良心里满是心疼。“真正去到学生所在的村里、家里,了解学生的家庭,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他和同事利用课余时间,一次次往返于融安县潭头乡、融水和睦镇的乡村小路,以及学校附近的出租屋,把关心送到每个孩子的家里。

家访中,有家长向他倾诉:“家离学校远,外面午托收费太贵,要是学校能有午托就好了。”家长的心声让刘善良记在了心里,他立刻牵头调研、协调资源,很快为学校开设了午托服务。

带队伍、提质量,让乡村学校焕发新活力。

“以前学生特别顽皮,现在见了老师会主动问好,懂礼貌多了。家长也和我夸孩子的变化。”提到学校的变化,刘善良的脸上满是欣慰。2021年他刚到伏虎华侨农场学校时,学校面临教学模式传统、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作为从集团总部过来的管理者,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搬”到校园里。

教学上,他推行互动式课堂,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师资建设上,面对学校补充的2名90后、5名00后教师,其中最小的出生于2005年,他牵头开展“师徒结对”,自己也主动当起年轻教师的“师傅”。“有什么不懂的,我就打电话给刘校,他都会很细心的教我。”00后教师殷妮说。在刘善良的带动下,年轻教师成长得很快。

为了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团结意识,刘善良还丰富了校园活动:开展“广西三月三”民俗活动,传承传统文化;大课间时,带领学生跳绳、跑操;运动会、研学活动更是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

几年的努力换来了显著的成效: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荣获柳城县教学常规管理专项展评二等奖、常规管理暨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荣誉;刘善良个人也多次在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还拿下了全县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他主持的小课题、设计的作业案例也屡获佳绩。

体育、修理、劳动“多面手”,把校园当成家。

除了教学和管理,刘善良还有不少“隐藏技能”,这些技能都成了他服务校园的“利器”。作为体育教师出身,他深知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于是牵头成立了学校乒乓球社团。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留在活动室,从握拍姿势到发球技巧,耐心地教学生打乒乓球,不少孩子因此爱上了这项运动。

校园里的杂草长了,他拿起镰刀带头清理;树枝长得过密影响采光,他借来修枝剪修剪;教室里的电灯不亮了、课桌椅松动了,他背着工具箱就去维修。“能自己修的就不花钱请人,学校经费有限,省下来的钱能多给学生买些图书和器材。”刘善良说,这些年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课桌椅不计其数,不仅为学校节省了不少维修经费,也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1994年到2024年,30年的教育时光里,刘善良先后荣获“柳州市优秀教师”、“柳城县优秀教师”、“柳城县优秀班主任”“柳城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但对他而言,最珍贵的奖励永远是学生的一句“刘老师好”,是家长的一句“孩子进步了”,是校园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操场边,刘善良看着孩子们在欢快地奔跑嬉戏,眼神里满是温柔。这位“多能校长”的教育故事,还在伏虎华侨农场学校的校园里继续书写着,而那份对教育的坚守与热爱,也将在岁月中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