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定是那个能将岁月轻轻挽住的地方。
《柳州市志》(1991-2005)上册对龙城县得名有记载:“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置龙城,传因‘八龙见于江’而得名,县治在龙江南岸(今柳城县凤山镇南丹村),辖及今柳城县地,是为柳城建县之始。”
柳城,是时光最早在桂中大地上镌刻下“龙城”印记的地方,是柳州“龙城”称号的起源所在。
当龙江、融江、柳江在凤山古镇交汇相拥,每一个清晨都成了岁月馈赠的诗行——凤山开山寺的钟声,宛如天籁在江畔回荡,古寺的肃穆里藏着江水的温润,不疾不徐漫过来者心头,惊艳了一隅时光。闭上眼,一步一步一寸一寸,用手触摸凤山古镇古城墙,似能听到古人的脚步声在墙后回响……
大自然从不是吝啬的画师,千百年间以江水为笔、以山石为纸,在柳城绘就了一幅幅不朽画卷。正如那立于江河之中的崖山断壁,岩层交错如书页,记录着江水冲刷的痕迹,还有那凤山八景,或叠翠含烟,或怪石嶙峋,每一处景致都藏着光阴的故事。
若想寻一场时光的重逢,便去古砦吧!那里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古廨、滩头、潘村等古民居建筑群,像一串被时光珍藏的珍珠。正午的阳光穿过瓦檐,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那光影与千百年前并无二致。那一刻,你想与谁并肩走过狭长幽静的巷子?想与谁倚着斑驳的木门,看炊烟袅袅升起?又想与谁一同细数门楣上的雕花,在古色古香的静谧里,读懂中国传统古村落独有的温柔与厚重?
柳城的四季,就是要把生活过成诗呀!春雨淅沥时,茶园便成了绿色的海洋,鲜嫩的茶芽顶着水珠,在雨雾中透着灵气。摘一片凑近鼻尖,淡淡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湿润,瞬间驱散所有浮躁——这是柳城为你备好的茗香之约,只等懂的人细细品味。夏日清晨,太阳刚跃过山头,蔗海便醒了过来。连片的蔗林如碧波荡漾,风吹蔗叶“沙沙”作响,走在田埂上的人仿佛被裹进了甜甜的期待里。到了金秋,柳城的“粮仓”更是打翻了上帝的颜料盘:远山披着黛色的衫,近处稻浪翻滚着金黄,村庄在稻海间若隐若现,连天边的云都被染成了橘黄色,随手一拍,都是能装裱起来的田园画,让人看得心醉,忘了归途。
……
究竟是在哪个瞬间,让你发现柳城就是一个能将岁月轻轻挽住的地方?
是不是融江的晨与昏?清晨,朝霞染红江面,渔船披着霞光缓缓驶过,划出一道道金色的水痕;傍晚,云朵依偎着远山,江面映着落日的余晖,连风都变得温柔。
是不是那一山繁盛似火的古砦蓬坡红枫林?还未入冬,那片山便燃了起来,枫叶似火般漫山遍野铺展开,热烈得让人挪不开眼。站在林间,看阳光透过枫叶洒下,忽然就懂了:人生该有的自由与激情,原来都藏在这片火红里。
是不是演成全国文化品牌的“百村百戏”?篮球场、晒谷坪、村口的小广场都是大舞台。音乐一响,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戏就开了场,唱的是家长里短,演的是生活百态,笑声、掌声裹着烟火气,让人明白:小村庄的快乐,原来可以这样简单、这样绵长。
又是不是一声声独特的“那嗬嗨”?作为柳城的百年非遗彩调戏,这声音从“彩调窝”里飘出来时,喜怒哀乐就全在唱腔里了,挠得人心发痒。岁月悄悄更迭,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想找一处能安放心灵的地方,看万物生长,品人情温暖。柳城,正用千百年的画卷与声音,轻声诉说着:当你在繁华里感到疲惫时,不妨来这里——听开山寺的钟声,看融江的流水,走古村的石板路,尝一口新茶的香,让心沉下来,在这片能留住岁月的土地上,静守时光,好好生活。
2025年柳州市第八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召开,她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