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新闻
山歌文化DNA被这些柳城人唤醒了……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5-04-18

山歌才学第一课

信手拈来编成歌

士别三日刮目看

肯定赛过武宣婆

…………

柳城夜来起山歌

这群唱响那群和

羡煞神仙问三姐

笑称故里好生活

…………

4月16日,由柳城县总工会精心策划的职工山歌培训如期迎来第二课。课堂上,100多名听课职工积极参与现场学、现场编、现场唱,山歌一首接着一首,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成功唤醒了广西山歌文化DNA。



此次山歌培训班从4月9日起开始上第一节课,邀请到柳城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柳城仔工作室主理人徐科前来授课,每周一节,于周三晚7:30-9:30准时开课。培训内容丰富全面,形式灵活多样,兼具理论与实践,能满足不同基础职工的学习需求,培训班一开课便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学习氛围。

徐科介绍,柳州自古以来就有民众汇集起来唱山歌、听山歌的习俗。柳城民间传统山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此次受邀前来给职工们上课,是启发于2024年柳城融媒与上级媒体联合挖掘民族文化题材推出的作品《“彩调窝”里开“洋腔”》。因为这一传承民族非遗文化的作品通过创新传播技术、应用方式,获得多种渠道海外传播,成功地向世界推介了柳城。因此,激活山歌内容生产全链条联动是媒体的责任。



徐科还说,鉴于由柳城融媒创立的柳城仔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用传统山歌“唱新闻”,把山歌融入新闻叙事的方式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展现柳城特色美食、方言、人文、景观等。应邀授课,正是带着对柳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容策划、生产、传播创新目的而来,力争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有效生动地挖掘藏在田间地头的山歌“网感DNA”,用好“音乐+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好地推介柳城地方文化元素,扩大柳城知名度与影响力。

据了解,此次培训课堂不仅设置有山歌文化鉴赏、演唱技巧训练等内容,重点还在于山歌的创作。山歌文化鉴赏环节讲述的是本地山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并结合“黄三弟山歌传奇”等经典作品的音频、视频赏析,带领职工们深入了解广西山歌及本地山歌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让职工们对山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演唱技巧训练环节则详细教职工们气息控制、共鸣运用以及咬字吐字等技巧。每一节课上,职工们都能通过现场电子琴伴奏的方式,学唱一至三个不同的山歌腔调。然后通过现场练习常见山歌旋律,现场纠正发音、音准和节奏问题,再通过小组对唱、男女对唱等形式,相互切磋,达到默契配合。

学山歌不仅要会唱,更要会创作。在歌词创作环节,职工们将通过学习歌词的创作要点,学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把握韵律和情感的真挚表达进行创作。



柳城县总工会职工山歌培训班负责人乔海关介绍,虽然此次培训只上了两节课,但职工们已经逐渐掌握到创作的方法与套路,创作热情高涨,课中和课后纷纷围绕生产生活及柳城美景美食等展开创作,并通过互评与修改提升了创作水平。

“柳城春日暖风飘,魅力乡镇涌热潮。蚕娘厨艺擂台亮,移风易俗颂今朝。文旅精品齐展示,乡村振兴路更遥。八方齐聚欢歌起,共谱新篇步步高。”一位职工编写的山歌,生动描绘了柳城县近期举办的“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暨 2025年文旅产业“六大精品项目”展示活动(冲脉站)之蚕娘厨艺擂台赛的热闹场景。


“昨晚上课吼不够,编歌唱歌有劲头。一夜山歌百十篓,翻看得爬数层楼。”

“党的政策似春雨,山歌办班把人迷。楼上楼下来对唱,犹如林中鸟画眉。”


不少职工通过编写山歌源源不断地表达出自己对山歌文化的喜爱。

为了能让职工更好地把所学所悟用到山歌文化实践中去,柳城县总工会、柳城县融媒体中心还联手同步在县城白阳岭公园开设“白阳岭歌圩”,搭建实景舞台,由摄影、音乐协会参与到每周组织一次的职工唱山歌活动,并进行网络直播。歌圩里,职工们与“本土山歌王”穿着民族服装,组成山歌传唱队进行活跃的现场表演。截至目前,单场歌圩直播间最高播放量吸引到了2万余人次观看。



通过参与白阳岭歌圩现场演出,职工们做到了提前适应山歌氛围,还积累到一定的表演经验,形成了“职工舞台为核,直播公屏为翼”的全新格局,彻底打破传统舞台界限,实现现场歌手与云端观众通过山歌实时对话的立体化传承。

据了解,此次职工山歌培训时间将从今年4月份持续至年底,是提升职工文艺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传承和弘扬柳城优秀文化的积极实践,旨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让职工深入了解本地山歌文化,成为山歌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山歌文化DNA被这些柳城人唤醒了……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日期: 2025-04-18 17:04    |  作者:

山歌才学第一课

信手拈来编成歌

士别三日刮目看

肯定赛过武宣婆

…………

柳城夜来起山歌

这群唱响那群和

羡煞神仙问三姐

笑称故里好生活

…………

4月16日,由柳城县总工会精心策划的职工山歌培训如期迎来第二课。课堂上,100多名听课职工积极参与现场学、现场编、现场唱,山歌一首接着一首,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成功唤醒了广西山歌文化DNA。



此次山歌培训班从4月9日起开始上第一节课,邀请到柳城县融媒体中心主任、柳城仔工作室主理人徐科前来授课,每周一节,于周三晚7:30-9:30准时开课。培训内容丰富全面,形式灵活多样,兼具理论与实践,能满足不同基础职工的学习需求,培训班一开课便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学习氛围。

徐科介绍,柳州自古以来就有民众汇集起来唱山歌、听山歌的习俗。柳城民间传统山歌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此次受邀前来给职工们上课,是启发于2024年柳城融媒与上级媒体联合挖掘民族文化题材推出的作品《“彩调窝”里开“洋腔”》。因为这一传承民族非遗文化的作品通过创新传播技术、应用方式,获得多种渠道海外传播,成功地向世界推介了柳城。因此,激活山歌内容生产全链条联动是媒体的责任。



徐科还说,鉴于由柳城融媒创立的柳城仔工作室一直致力于用传统山歌“唱新闻”,把山歌融入新闻叙事的方式已经能够游刃有余地展现柳城特色美食、方言、人文、景观等。应邀授课,正是带着对柳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容策划、生产、传播创新目的而来,力争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有效生动地挖掘藏在田间地头的山歌“网感DNA”,用好“音乐+新闻”的传播方式,更好地推介柳城地方文化元素,扩大柳城知名度与影响力。

据了解,此次培训课堂不仅设置有山歌文化鉴赏、演唱技巧训练等内容,重点还在于山歌的创作。山歌文化鉴赏环节讲述的是本地山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并结合“黄三弟山歌传奇”等经典作品的音频、视频赏析,带领职工们深入了解广西山歌及本地山歌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让职工们对山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演唱技巧训练环节则详细教职工们气息控制、共鸣运用以及咬字吐字等技巧。每一节课上,职工们都能通过现场电子琴伴奏的方式,学唱一至三个不同的山歌腔调。然后通过现场练习常见山歌旋律,现场纠正发音、音准和节奏问题,再通过小组对唱、男女对唱等形式,相互切磋,达到默契配合。

学山歌不仅要会唱,更要会创作。在歌词创作环节,职工们将通过学习歌词的创作要点,学会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把握韵律和情感的真挚表达进行创作。



柳城县总工会职工山歌培训班负责人乔海关介绍,虽然此次培训只上了两节课,但职工们已经逐渐掌握到创作的方法与套路,创作热情高涨,课中和课后纷纷围绕生产生活及柳城美景美食等展开创作,并通过互评与修改提升了创作水平。

“柳城春日暖风飘,魅力乡镇涌热潮。蚕娘厨艺擂台亮,移风易俗颂今朝。文旅精品齐展示,乡村振兴路更遥。八方齐聚欢歌起,共谱新篇步步高。”一位职工编写的山歌,生动描绘了柳城县近期举办的“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暨 2025年文旅产业“六大精品项目”展示活动(冲脉站)之蚕娘厨艺擂台赛的热闹场景。


“昨晚上课吼不够,编歌唱歌有劲头。一夜山歌百十篓,翻看得爬数层楼。”

“党的政策似春雨,山歌办班把人迷。楼上楼下来对唱,犹如林中鸟画眉。”


不少职工通过编写山歌源源不断地表达出自己对山歌文化的喜爱。

为了能让职工更好地把所学所悟用到山歌文化实践中去,柳城县总工会、柳城县融媒体中心还联手同步在县城白阳岭公园开设“白阳岭歌圩”,搭建实景舞台,由摄影、音乐协会参与到每周组织一次的职工唱山歌活动,并进行网络直播。歌圩里,职工们与“本土山歌王”穿着民族服装,组成山歌传唱队进行活跃的现场表演。截至目前,单场歌圩直播间最高播放量吸引到了2万余人次观看。



通过参与白阳岭歌圩现场演出,职工们做到了提前适应山歌氛围,还积累到一定的表演经验,形成了“职工舞台为核,直播公屏为翼”的全新格局,彻底打破传统舞台界限,实现现场歌手与云端观众通过山歌实时对话的立体化传承。

据了解,此次职工山歌培训时间将从今年4月份持续至年底,是提升职工文艺素养的重要举措,更是传承和弘扬柳城优秀文化的积极实践,旨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同时,让职工深入了解本地山歌文化,成为山歌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