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宣传教育
中国共产党柳城历史——抗美援朝运动在柳城的开展
来源: 柳城县史志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5-07-01

1950年6月底,美帝国主义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接着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境内城市和乡村,新中国面临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柳城县人民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中共柳城县委的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和热情投入抗美援朝运动,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赞歌。

柳城县的抗美援朝运动与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减租退押运动同步进行,它同巩固人民政权斗争密切相关。抗美援朝开始时,柳城刚解放不久,各项工作刚刚起步,经济上还十分困难;残余匪特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形势,大肆散布谣言、搞破坏活动;社会治安十分严峻,广大人民群众刚获得解放,思想觉悟还不高,不少群众对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帝国主义存在着崇美、恐美思想,对打胜抗美援朝战争信心不足。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针对上述情况,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县领导亲自作关于目前形势及抗美援朝教育报告,揭露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罪行,揭穿其纸老虎的本质,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激发对美帝侵略者的仇恨,从而消除群众的崇美、恐美心理,树立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信心和决心,号召全县人民以实际行动投入抗美援朝运动。随后,各机关、团体、行业、学校、农村都采取各种各样形式,举行朝鲜战局时事报告会、座谈会、控诉美帝和匪特罪行会;举行文艺演唱、上街口头宣讲、印发宣传资料等,广泛宣传群众,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县各族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一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性运动。

1951年,为响应“维护世界和平大会”和“中国保卫和平大会”的号召,县委组织开展了“和平签名”运动。广大群众积极在《反对美帝侵略朝鲜的和平宣言》书上签名。和平签名运动,是向美帝侵略者和一切反动势力的严正宣战,表达了柳城县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要求和平的呼声和行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柳城县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和政务院的召唤,踊跃报名参军参战,接受祖国挑选。至1952年末,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志愿军,为保卫世界的和平、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柳城县有26位勇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改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争取抗美援朝战争早日胜利,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动员全国各界同胞为志愿军捐款购置飞机大炮。县委立即动员全县人民大力开展增产节约活动,订出爱国公约和增产计划,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搞好生产,多作贡献。全县人民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很快掀起了捐款、捐物购买飞机大炮的高潮。全县共捐款、捐物折款金额10.5亿元(旧币,1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元,下同),这些钱物是柳城人民在当时十分艰苦条件下省吃俭用、千方百计筹集来的,每一分钱、每一件物品都倾注着全县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都闪烁着柳城人民为抗美援朝无私奉献的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在开展捐献运动的同时,还切实贯彻广西省委和柳州地委的指示精神,家家户户订立《爱国公约》,其主要内容是:努力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保证爱国公粮,送好粮,支援前方打美国狼;踊跃募捐,慰劳志愿军;积极“助耕”,做好拥军优属等。《爱国公约》的订立,把支前的宣传发动具体落实到各家各户,把每个公民的爱国思想与爱国的实际行动紧紧联系起来,使支援抗美援朝形成全县性的社会活动。   

全县各界人民都纷纷表示,向志愿军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完成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全县人民保家卫国积极性空前高涨,各部门的工作都贯穿着抗美援朝的内容,每一项工作都与抗美援朝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柳城县的抗美援朝运动从1950年11月正式开展,1951年达到高潮,至1953年7月美国代表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时结束,前后历时两年多,这是柳城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在以美帝为首的多国部队侵犯朝鲜危及祖国安全的严峻历史关头,柳城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周围,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高昂的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筑成了抗美援朝的铁壁铜墙,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土地改革、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柳城历史——抗美援朝运动在柳城的开展

来源: 柳城县史志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25-07-01 18:30    |  作者:

1950年6月底,美帝国主义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接着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境内城市和乡村,新中国面临外部侵略的严重威胁。柳城县人民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在中共柳城县委的领导下,以高昂的斗志和热情投入抗美援朝运动,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赞歌。

柳城县的抗美援朝运动与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减租退押运动同步进行,它同巩固人民政权斗争密切相关。抗美援朝开始时,柳城刚解放不久,各项工作刚刚起步,经济上还十分困难;残余匪特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国际形势,大肆散布谣言、搞破坏活动;社会治安十分严峻,广大人民群众刚获得解放,思想觉悟还不高,不少群众对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帝国主义存在着崇美、恐美思想,对打胜抗美援朝战争信心不足。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针对上述情况,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县领导亲自作关于目前形势及抗美援朝教育报告,揭露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侵略罪行,揭穿其纸老虎的本质,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激发对美帝侵略者的仇恨,从而消除群众的崇美、恐美心理,树立打赢抗美援朝战争的信心和决心,号召全县人民以实际行动投入抗美援朝运动。随后,各机关、团体、行业、学校、农村都采取各种各样形式,举行朝鲜战局时事报告会、座谈会、控诉美帝和匪特罪行会;举行文艺演唱、上街口头宣讲、印发宣传资料等,广泛宣传群众,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县各族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一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性运动。

1951年,为响应“维护世界和平大会”和“中国保卫和平大会”的号召,县委组织开展了“和平签名”运动。广大群众积极在《反对美帝侵略朝鲜的和平宣言》书上签名。和平签名运动,是向美帝侵略者和一切反动势力的严正宣战,表达了柳城县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要求和平的呼声和行动。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柳城县青年工人、农民、学生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和政务院的召唤,踊跃报名参军参战,接受祖国挑选。至1952年末,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志愿军,为保卫世界的和平、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幸福,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柳城县有26位勇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改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争取抗美援朝战争早日胜利,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动员全国各界同胞为志愿军捐款购置飞机大炮。县委立即动员全县人民大力开展增产节约活动,订出爱国公约和增产计划,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搞好生产,多作贡献。全县人民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很快掀起了捐款、捐物购买飞机大炮的高潮。全县共捐款、捐物折款金额10.5亿元(旧币,1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元,下同),这些钱物是柳城人民在当时十分艰苦条件下省吃俭用、千方百计筹集来的,每一分钱、每一件物品都倾注着全县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都闪烁着柳城人民为抗美援朝无私奉献的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在开展捐献运动的同时,还切实贯彻广西省委和柳州地委的指示精神,家家户户订立《爱国公约》,其主要内容是:努力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支援国家工业建设;保证爱国公粮,送好粮,支援前方打美国狼;踊跃募捐,慰劳志愿军;积极“助耕”,做好拥军优属等。《爱国公约》的订立,把支前的宣传发动具体落实到各家各户,把每个公民的爱国思想与爱国的实际行动紧紧联系起来,使支援抗美援朝形成全县性的社会活动。   

全县各界人民都纷纷表示,向志愿军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完成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全县人民保家卫国积极性空前高涨,各部门的工作都贯穿着抗美援朝的内容,每一项工作都与抗美援朝运动紧密结合起来。

柳城县的抗美援朝运动从1950年11月正式开展,1951年达到高潮,至1953年7月美国代表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时结束,前后历时两年多,这是柳城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在以美帝为首的多国部队侵犯朝鲜危及祖国安全的严峻历史关头,柳城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周围,积极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高昂的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筑成了抗美援朝的铁壁铜墙,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为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土地改革、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十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