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坟墓损坏引纠纷 联合调解促和谐

来源: 柳城县司法局  |   发布日期: 2022-07-08 16:15    |  作者: 柳城县司法局 韦雪丽 陈建



近期,柳城县古砦仫佬族司法所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司法所联合成功调解了一起跨县因祖坟被损坏引发的纠纷,避免了可能诱发破坏民族团结的群体性事件,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祖坟是后代子孙追忆祭祀祖先的特定场所,若祖坟被破坏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极容易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近日,古砦乡龙袍村的村民潘某来到古砦司法所反映,说他家有个祖坟在大境岭上,现在无故消失了,他怀疑是被罗城县小长安镇的吴某开荒时毁去。潘某当即找到吴某要求赔偿,吴某却认为他开荒的土地上并没有祖坟,故拒绝赔偿,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了解情况后,古砦司法所联系了小长安司法所进行沟通,双方决定联合解决这一起跨县损害赔偿纠纷。次日,两县司法所工作人员、古砦乡调委会、小长安镇调委会的调解员前往现场调解。在现场,双方当事人言辞激烈,互不相让,场面一度陷入僵局。调解员劝解双方当事人要冷静,并与双方当事人共同到现场对坟墓具体位置和损毁程度进行核对。核对结束后,调解员向知情人村民陈某了解到,此地确实曾有坟地,往年的清明节还看到潘某和家人到这里扫墓。由此再次确定了该坟地确实存在。

                       

                               调解员在现场进行调解


调解员在充分掌握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开展调解工作。经过充分研判,调解员决定首先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指出双方当事人的过失和应当承担的责任,缩小双方的分歧。调解员一方面从关于物权、侵权责任等涉及的法律法规内容,劝解双方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赔偿才有利于纠纷的化解。另一方面用换位思考法进行调解,通过拉家常,摆风俗,谈生活等方式,让双方进一步了解对方、体谅对方。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多次的法治教育和思想开导后,最终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书面调解协议:潘某重新修建新坟在大境岭,吴某赔偿4000元用于新坟修建。

                       

                           调解成功,当事人现场通过微信赔付


 古砦仫佬族司法所所长陈建表示,祖坟损坏在农村是较为常见的损害赔偿纠纷,这类纠纷往往敏感性强、牵涉人员众多,本案中,双方当事人都是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风俗传统,如处置不当极易引发和扩大社会矛盾,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调解此类案件应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各自的诉求,并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从侵犯财产权等角度入手,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做好当事人各方的思想工作,在互谅互解的前提下友好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