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全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柳城县全面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为加强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柳城县深化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狠抓饮用水源地管理,加强沿河水质监控,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步伐,辖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成效明显。近年来,融江河段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辖区内融江与柳江交接断面(露塘断面)的水质保持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
- 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深化工业废水及县城生活污水防治工作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一是环境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严格抓好环评审批工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监管制度,严格规范排污许可证发放管理制度,明确合理规定排污单位排污总量。2016年1月份以来,柳城县完成环评审批项目共39个、环保“三同时”验收项目共23个,发放涉水的排污许可证共7个。二是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已建成柳城县污水处理厂、东泉镇污水处理厂、沙埔镇污水处理厂。其中柳城县污水处理厂2016年第二季度处理污水量2万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负荷率达到100%;东泉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894.9万元,目前设备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处理污水量500-60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负荷率达到50%;沙埔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投资970万元,目前设备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处理污水量100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负荷率达到50%。在建污水处理工程有城东污水提升泵站,城东污水提升泵站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沙埔、东泉污水处理厂运行后大大减轻龙江、融江流域污染负荷。
-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柳城县全面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突出强化规范化饮用水水源建设,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设立界标及交通、航道警示牌。2016年,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已完成水源地现场调查工作。经过实地调查,确定对全县10个乡镇18个1000人以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分保护区。目前,柳城县县政府已同意由县财政落实划分保护区经费38万元,保护区划分工作承担单位也已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方式确定。现已完成县级评审,待上级政府审定。
(三)龙江、融江流域的重点监控及监测能力得到加强
一是2012年4月份建成龙江河自动监测站1座,主要建有重金属监测设备对龙江水环境质量进行自动监测,及时掌握龙江河水中镉、砷等重金属水质状况,确保下游柳州水环境安全。二是沿河污水排放重点企业将全面建成柳城糖厂、凤山糖厂、六塘糖厂废水在线监测系统,保证水环境安全。三是强化环境监管,构建环境监管“网格化”模式。实行区域以及对企业包片管理方式。明确监管内容、监管要求以及监管责任,落实网格联系领导、网格联系人以及网格监察人员,实现区域清、职责清、底数清和监管到位、服务到位、互通到位的“三清三到位”总体目标,将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 强化龙江、融江流域环境监察和环保专项行动
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专项行动力度。2016年4-5月,柳城县环境监察大队共检查企业44家,存在问题企业4家,下达整改通知书2份,立案调查企业2家。
为进一步加强汛期环境监督管理,严禁企业违法排位、事故排污,柳城县要求县域企业一是做好汛期的环境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做好值班人员的安排;二是增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一旦发生环境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轻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三是严格执行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向县政府和县环保局报告。
- 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工作,使村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等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群众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环保管理能力得到加强。2016年全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有龙头镇伏虎村3个屯(太坪屯、伏虎屯、上罗屯),各建设1套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项目总投资300万元,设计总水量为120m³/d,其中:太坪屯30 m³/d,伏虎屯30m³/d,上罗屯60 m³/d。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生态强化处理系统”工艺。该三个项目点已于2015年12月底全部投入运行。附属工程饮用水保护正在建设收尾阶段,各类标志牌正在制定中。预计5月30日前通过审计,6月25日申请验收。
- 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步伐
一是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田节水各项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灌溉水、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和综合效益。二是实施化肥减量工程,加快土壤改良修复。着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冬种绿肥,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015年水果基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4400亩。三是实施农药减控工程,治理农药残留污染。继续强化高毒、高残农药源头监管,加大禁限用高毒农药清查力度,杜绝甲胺磷等国家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绿色植保技术,2015年水果基地推广绿色植保技术3400亩;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2015年水果基地推广专业统防统治技术3000亩。四是实施清洁生产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是结合“美丽柳城·清洁乡村”活动,全面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切实做好“清洁田园”专题活动,及时清理农业废弃物,推广可降解生态地膜栽培技术,消除“白色污染”。全县已清捡稻田、果园、蔗园、桑园、菜园、茶园共27.37万亩,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15万亩;清捡农药瓶15万个,清捡农药、化肥包装袋,秧盘、地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0.6吨。五是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及清洁能源生产,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秸秆精细还田、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秸秆热解气化、秸秆种植食用菌等技术,配套建设秸秆收贮体系,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行猪-沼-果和猪-沼-菜等种养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六是狠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从审批、环境监察、减排、环境宣传等方面推进农村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县政府采取“部门联动、集中整治、专项督查、确保成效”四大措施,狠抓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
-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对环保方面的资金、设备的投入仍然不足。
(二)环保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县环保部门编制偏少、人员匮乏、专业人才紧缺,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环境监察执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环境监测的业务水平;二是要目标明确、平稳操作、严字当头、干字当先,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合理使用自裁量权,严格贯彻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执法效能。三是要全面规划、提高标准、统一部署,强化执法监管,完善执法装备,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
一是明确职责与任务,确保环保监管工作落实到位。要严格按照按分片区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落实环境监管网格化制度,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制,建立“一企一档”环保制度。二是采取“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赴现场、直接检查、直接曝光”的方式,对排污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全面检查,严防重大环境违法问题和环境污染事故。三是严把环境准入关口、加强环境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水十条”,加强督促完成我县辖区内饮用水源地的整治以及保护工作,做好主要污染物减排、水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环保目标责任制各项工作的落实。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培训、会议及执法检查等时机,大力宣传环境环保的重要性,采取多样化环保活动,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打击环境违法,共同谱写美丽柳城。
- 落实水污染防治计划
一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强化河西工业区、沙埔工业区、六塘工业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二是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工作顺利完成。
三是严把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关。开展畜禽养殖摸底调查,科学划定畜禽、水产养殖禁养红线,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制定实施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发展。以乡镇行政区域为单元,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是加强船舶码头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规范拆船行为,禁止冲滩拆解,实施修造(拆)船业污染专项整治;提高船舶与港口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和运行维护制度,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油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泄漏事故应急能力。
五是推进水环境风险防控。定期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结果,每年对辖区范围内饮用水水体中化学物质健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和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物资储备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
六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城市蓝线管理,在编制城市规划时应科学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水域。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循环发展。
七是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控地下水超采。抓好工业、城镇、农业节水工作。
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加强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建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深化流域污染防治。配合柳州市完成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建立。在重点河流划定限制养殖区,县城主河道禁止发展水上养殖。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