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来源: 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发布日期: 2023-06-12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时代

级别

公布时间

地址

文物概况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1

柳城巨猿洞

旧石器时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

20133公布

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屯

1956年发现,出土巨猿下颚骨4个牙齿化石(含各类动物化石)4000多枚,分别代表77个巨猿个体。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大致为更新世初期,距今200多万年它们的发现对于研究巨猿的形态及人类进货系统诸方面均有重大的价值。

楞寨山整座山

楞寨山脚周围往150米范围内

2

柳城窑址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1981年6月公布

柳城县大埔镇龙庆屯、木桐屯和靖西屯

1981年调查发现,有八处残陶器堆积较集中,采集残片有碗、碟、盘、罐、盆、钵、盏、器盖、坛等。釉色为青、黑、酱、碗内中为“福”、“寿”、“王”、“臣”字样,花纹为双鱼、花卉、莲瓣纹等。残片散步周围为南北1000米,东西50米,窑穴已严重破坏。

以木桐窑址标志牌为基准点。向东20米,向西80米,向南20米,向北40米为界。从龙庆村融江下游码头期沿岸边往上游1500米长,从岸边往河岸延伸100米宽的方形面积内。从柳城大桥往南50米起,往南300米,从岸边往东50米。

保护范围的外围向四周处延伸50米范围内

3

古廨

古建筑群

明、清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09年5月公布

古砦仫佬族乡古廨屯

古建筑群整体呈长方形,东南至西北走向,长350米,宽100米,占地35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周有石墙,墙高4米,厚0.6-0.8米,城墙顶部呈三角形城垛,每隔5米有一防御洞眼,清设巡检司于此。

古廨古建筑群石墙外面人行道外侧向外,东、南、北石墙外侧向外各5米范围内

保护范围外围向外延伸30米范围内

4

覃村

石拱桥

明代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09年5月公布

古砦仫佬族乡覃村屯

该桥建于明永乐(1403~1424)年间。该桥及村史有碑文记载由于当时村前被江水阻隔,出入不便,因而修建此桥。该桥墩由料石砌筑,上面以片石铺垫,为两墩三孔石拱桥,石块间不加任何辅料,桥长21米、宽3.4米,引桥两头各长15米,单拱跨度7米;东西走向。

石拱桥外围(含引桥)向外5米范围内

石拱桥保护范围外围向外15米范围内

5

南丹城址

南朝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17年12月公布

柳城县凤山镇南丹屯

城始建于南朝。1981年调查发现,城墙用土夯成,周长1730米,面积约170000平方米。设东、南、西、北四城门,城墙每隔50米之间有一城垛,城外40米有一条从西北往东南的护城河,长约800,宽34米,轻微破坏

城墙及护城河

城墙内外各10米,护城河两边向外10米范围内

6

柳城仫佬族古建筑群(含覃村、潘村和滩头等村屯古建筑群)

明、清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17年12月公布

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境内

柳城县仫佬族古建筑群(含覃村屯古建筑群、潘村屯古建筑群和滩头屯古建筑群等)位于柳城县北25公里,从南至北长9公里,东至西宽1公里范围内。覃村至潘村6.4公里,潘村至滩头9.6公里,古民居群在柳城县城至古砦公路两侧,距公路最远1.5公里,最近0.5公里,总面积12.8万㎡。始建于明清时期,居民以外地迁入居多,形式杂。

柳城仫佬族古建筑群较集中,由于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是当时古砦经济、文化中心,附近及外省群众纷纷迁入,主要以经商和耕种为主,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繁荣的积极和富裕的生活,并造就了当时较豪华的房屋,显现了该地区经济繁荣的景象。该古建筑群为青砖瓦木结构,建筑风格统一,有少量碉楼(炮楼),有围墙和进出村楼门,有祠堂或庙堂(如梁氏宗祠、潘氏宗祠等);房屋与房屋之间的巷道用石块铺砌,坐落有致,每条巷道相互贯通;每座房屋分主房、厅、卧房和小房,有的门框用石条建造,有的墙壁和行条绘制(雕刻)图案,工艺精美,很有考究,极富明清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规模大(共550余套)且保存完好,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为研究柳州、柳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7

对河窑址

宋至明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

1984年8月公布

凤山镇凤山大桥东北桥头西边20米的江岸边上

瓷器残片分布面积为长300,宽30米,残存窑穴尾部长0.9米,宽2.4米,1981年调查发现,窑穴尾部内高1.2米,共三烟道,相距0.6米,窑壁烧结厚0.1米。采集残片有碗、盏、器盖等。釉色为青、黄色。碗内或外壁印莲花瓣、冰裂纹或双鱼纹,残片堆积最厚达1.5米。

以窑尾部为中心往外10米为半径的圆形面积内

以窑尾部为中心点向东南40米,向西北10米,向东北和西南各20米,呈长方形面积内

8

海山石墙址

明~清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

1984年8月公布

柳城县古砦乡上雷屯海山上

明末都司龙韬因建侯伯府,在海龙山筑石城,同时也为防官兵清剿而筑,后为清兵诱杀。海山地势险要,可瞭望融水、罗城等邻县。利用海山山脉的龙脊山、独座山和将官山三峰筑军事要地,独座山至龙脊山200米,将官山与独座山120米石墙,三峰内有面积为90000平方米的平地,有水源。

以独座山至龙脊山200米,将官山至独座山120米的石墙基以内为保护范围。

石墙内外各5米范围内

9

凤山城址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

1998年9月公布

柳城县凤山镇

凤山街

始建于1368年至1464年为土城,成化元年(1465年)筑砖城不及二里,斗垛口820个。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曾对城墙6次修葺。明代至民国时期为柳城县治所。

南墙长58米,东南墙长190米

248米长墙外各5米范围内

填报人:廖桂引            填报日期:2018年8月24日            联系电话:13597210798

  

柳城县境内文物保护单位共9处,国保1处,区保5处,县保3处。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来源: 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   发布日期: 2023-06-12 10:39    |  作者: 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

序号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时代

级别

公布时间

地址

文物概况

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

1

柳城巨猿洞

旧石器时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

20133公布

柳城县社冲乡新社冲屯

1956年发现,出土巨猿下颚骨4个牙齿化石(含各类动物化石)4000多枚,分别代表77个巨猿个体。还有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大致为更新世初期,距今200多万年它们的发现对于研究巨猿的形态及人类进货系统诸方面均有重大的价值。

楞寨山整座山

楞寨山脚周围往150米范围内

2

柳城窑址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1981年6月公布

柳城县大埔镇龙庆屯、木桐屯和靖西屯

1981年调查发现,有八处残陶器堆积较集中,采集残片有碗、碟、盘、罐、盆、钵、盏、器盖、坛等。釉色为青、黑、酱、碗内中为“福”、“寿”、“王”、“臣”字样,花纹为双鱼、花卉、莲瓣纹等。残片散步周围为南北1000米,东西50米,窑穴已严重破坏。

以木桐窑址标志牌为基准点。向东20米,向西80米,向南20米,向北40米为界。从龙庆村融江下游码头期沿岸边往上游1500米长,从岸边往河岸延伸100米宽的方形面积内。从柳城大桥往南50米起,往南300米,从岸边往东50米。

保护范围的外围向四周处延伸50米范围内

3

古廨

古建筑群

明、清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09年5月公布

古砦仫佬族乡古廨屯

古建筑群整体呈长方形,东南至西北走向,长350米,宽100米,占地3500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周有石墙,墙高4米,厚0.6-0.8米,城墙顶部呈三角形城垛,每隔5米有一防御洞眼,清设巡检司于此。

古廨古建筑群石墙外面人行道外侧向外,东、南、北石墙外侧向外各5米范围内

保护范围外围向外延伸30米范围内

4

覃村

石拱桥

明代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09年5月公布

古砦仫佬族乡覃村屯

该桥建于明永乐(1403~1424)年间。该桥及村史有碑文记载由于当时村前被江水阻隔,出入不便,因而修建此桥。该桥墩由料石砌筑,上面以片石铺垫,为两墩三孔石拱桥,石块间不加任何辅料,桥长21米、宽3.4米,引桥两头各长15米,单拱跨度7米;东西走向。

石拱桥外围(含引桥)向外5米范围内

石拱桥保护范围外围向外15米范围内

5

南丹城址

南朝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17年12月公布

柳城县凤山镇南丹屯

城始建于南朝。1981年调查发现,城墙用土夯成,周长1730米,面积约170000平方米。设东、南、西、北四城门,城墙每隔50米之间有一城垛,城外40米有一条从西北往东南的护城河,长约800,宽34米,轻微破坏

城墙及护城河

城墙内外各10米,护城河两边向外10米范围内

6

柳城仫佬族古建筑群(含覃村、潘村和滩头等村屯古建筑群)

明、清

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自治区政府

2017年12月公布

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境内

柳城县仫佬族古建筑群(含覃村屯古建筑群、潘村屯古建筑群和滩头屯古建筑群等)位于柳城县北25公里,从南至北长9公里,东至西宽1公里范围内。覃村至潘村6.4公里,潘村至滩头9.6公里,古民居群在柳城县城至古砦公路两侧,距公路最远1.5公里,最近0.5公里,总面积12.8万㎡。始建于明清时期,居民以外地迁入居多,形式杂。

柳城仫佬族古建筑群较集中,由于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是当时古砦经济、文化中心,附近及外省群众纷纷迁入,主要以经商和耕种为主,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繁荣的积极和富裕的生活,并造就了当时较豪华的房屋,显现了该地区经济繁荣的景象。该古建筑群为青砖瓦木结构,建筑风格统一,有少量碉楼(炮楼),有围墙和进出村楼门,有祠堂或庙堂(如梁氏宗祠、潘氏宗祠等);房屋与房屋之间的巷道用石块铺砌,坐落有致,每条巷道相互贯通;每座房屋分主房、厅、卧房和小房,有的门框用石条建造,有的墙壁和行条绘制(雕刻)图案,工艺精美,很有考究,极富明清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群规模大(共550余套)且保存完好,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为研究柳州、柳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7

对河窑址

宋至明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

1984年8月公布

凤山镇凤山大桥东北桥头西边20米的江岸边上

瓷器残片分布面积为长300,宽30米,残存窑穴尾部长0.9米,宽2.4米,1981年调查发现,窑穴尾部内高1.2米,共三烟道,相距0.6米,窑壁烧结厚0.1米。采集残片有碗、盏、器盖等。釉色为青、黄色。碗内或外壁印莲花瓣、冰裂纹或双鱼纹,残片堆积最厚达1.5米。

以窑尾部为中心往外10米为半径的圆形面积内

以窑尾部为中心点向东南40米,向西北10米,向东北和西南各20米,呈长方形面积内

8

海山石墙址

明~清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

1984年8月公布

柳城县古砦乡上雷屯海山上

明末都司龙韬因建侯伯府,在海龙山筑石城,同时也为防官兵清剿而筑,后为清兵诱杀。海山地势险要,可瞭望融水、罗城等邻县。利用海山山脉的龙脊山、独座山和将官山三峰筑军事要地,独座山至龙脊山200米,将官山与独座山120米石墙,三峰内有面积为90000平方米的平地,有水源。

以独座山至龙脊山200米,将官山至独座山120米的石墙基以内为保护范围。

石墙内外各5米范围内

9

凤山城址

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县政府

1998年9月公布

柳城县凤山镇

凤山街

始建于1368年至1464年为土城,成化元年(1465年)筑砖城不及二里,斗垛口820个。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曾对城墙6次修葺。明代至民国时期为柳城县治所。

南墙长58米,东南墙长190米

248米长墙外各5米范围内

填报人:廖桂引            填报日期:2018年8月24日            联系电话:13597210798

  

柳城县境内文物保护单位共9处,国保1处,区保5处,县保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