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黑板前,她的左袖轻轻垂落,右手写出的英语单词却格外有力。十年,三百张奖状,无数个明天——这是柳城县东泉中心小学教师叶志丽用一只手创造的奇迹。
见到叶老师的第一眼,就莫名喜欢她。她穿着整洁的裙子,笑容温暖如春,那种亲切感,仿佛早已相识。若不是那空荡的左袖随风轻扬,你很难将“残疾”二字与她联系在一起。
“教师就是要负责任啊”
“我家里三代都是老师,从小就知道,当老师就是要负责任。”课间休息时,叶老师一边用右手熟练地整理教案,一边和我聊天。那只空袖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却丝毫不影响她的从容。
十年前,她怀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站上讲台。如今,问起她想对当年的自己说什么,她想了想,嘴角扬起:“就想说,你做到了。”
她的课堂,藏着什么秘密?
叶老师的英语课可是全校最受欢迎的课堂之一。她独创的“先学后教”模式,让孩子们爱上了学英语。
“预习单就像藏宝图,”她神秘地笑笑,“孩子们提前预习,我就能知道他们哪里需要帮助,上课时就有的放矢啦。”
创新教学之路,开端绝非易事。“刚开始确实难,”她回忆道,“但有几个孩子取得进步,其他孩子就都跟上来了。”
除了教孩子,她还带着村小的英语老师共同进步。“农村英语老师很多都是兼职,我就手把手地教。”现在,她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全镇推广,成了其他老师学习的范本。
藏在细节里的温柔
也许是因为自己身体的不同,叶老师特别能理解那些需要额外关爱的孩子,比如后进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
她说到班里一个残疾学生时,声音轻柔了几分,“那孩子的眼神里带着敏感,我懂。”这份懂得,化作无数个温柔的细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特意放缓语速的提问,或是课间不经意地摸摸孩子的头。孩子们说,叶老师的课堂,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世界”。
一只手,也能拥抱整个世界
最让人感动的是叶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温情瞬间。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住校,晚上想家哭成一片,叶老师就一个一个地拥抱他们,陪他们聊天。
“给孩子爱,他们能感觉到。”这句话,她用了十年的时间来践行。
有个沉迷手机不愿上学的孩子,她就一次次去家访,直到孩子愿意再次回到课堂。虽然只有一只手,她却给了孩子们完整的爱。
十年,三百张奖状和无数个明天
下课铃响了,孩子们自然地围过来,有的帮她拿水杯,有的帮她抱作业本。阳光照在黑板上还没擦掉的单词“future”上,也照在她空荡荡的左袖上,格外温暖。
十年教师生涯,她收获了三百多张奖状,但最珍贵的,还是孩子们那句轻轻的“谢谢叶老师”。
看着她用一只手在黑板上布置孩子们的课后作业,忽然明白:生命的残缺,从来不影响一个人活出完整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