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根甘蔗的甜蜜蜕变,背后是科研者的坚守、种植者的耕耘与创业者的开拓。在广西柳城,“甜蜜事业”的崛起始于“八桂楷模”卢文祥的育种坚守——他带领团队三十余载育种攻坚,让“柳城芯”扎根全国四分之一蔗田;到蔗农们握着良种、靠着科技,在旱坡地里种出“希望苗”;再到企业打通全产业链,让甘蔗“变身”高端饮品、环保纸浆,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与智慧。
本系列报道聚焦“甜蜜事业”的三个关键篇章,讲述科研人、种植户、产业人的故事,解码一根甘蔗如何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支点”。
今天来看第三篇。
甘蔗甜蜜系列报道③
柳城甘蔗产业——从“制糖”到“全链”,一根甘蔗的“72变”
在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凤山糖厂的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正将灌装完成的甘蔗植物水码入仓储,每小时9000瓶的速度,让昔日制糖“废水”变身高端饮品,即将发往上海、新加坡。这一幕,是柳城甘蔗产业“点蔗成金”的生动缩影。
作为“甜蜜之乡”,柳城的甘蔗产业早已跳出“只产糖”的传统模式。始建于1958年的凤山糖厂,如今已是现代化“甘蔗综合加工厂”:依托广西大学研发的“多级膜并行联产技术”,从甘蔗70%的水分中提取有机电解质、蔗多酚,制成“菁活”无糖植物活性水,实现“先提水,后炼糖”,让甘蔗附加值提升30%。2024/2025榨季,这款饮品产出600多万瓶,创造千万产值。
产业链的延伸不止于此。在太平镇“蔗里歌甜”示范区,“产学研游”综合体每月都会迎来各类团体参观、研学,示范区内甘蔗汁、红糖制品成了热销品,实现“农业+旅游”的跨界融合。
科技与政策的加持,让产业发展底气更足。柳城通过“分步式机收”模式,将甘蔗机收效率提升三倍;依托光明食品集团平台,甘蔗植物水走进上海千余家门店,实现“田头到货柜”的全链路贯通,未来还将进入餐厅、酒店等多元场景。2024/2025榨季,柳城产出混合糖34万吨,产糖总值21.76亿元,蔗糖税收达1.8亿元以上。
如今,柳城正全力打造“种源研发、智慧种植、精深加工、跨境贸易”于一体的甘蔗全产业链。从一根蔗苗到一杯饮品、一张环保纸,从蔗农增收、企业增效到财税增加,柳城的“甜蜜事业”,正绘就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
本系列报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