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有个戴着眼镜的“00后”小伙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很是熟悉。2022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他,2023年9月通过柳州市“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来到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他是党建办的“多面手”,同时又是独山村乡村振兴的优秀“服务员”。他就是朱俊威。从校园到田野,从“案头”到田头,他用两年时光诠释了青春的另一种定义。
党建阵地的“多面手”:于细微处见真章
初入党建办,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朱俊威的内心也曾忐忑。党员材料、换届资料、合同文件……他选择从最基础的整理做起。一页页核对,一份份归档,这份近乎执拗的细心,让他在档案整理的繁杂中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当“新手保护期”结束,他如海绵般主动吸收知识。撰写材料、协助党员教育、参与基层党建管理……他笑着说,自己就是一块“流动的砖块”,哪里需要便往哪里搬。从简短的信息稿到厚重的党代会报告,办公室的灯光见证了他无数次的字斟句酌和挑灯夜战。
随着能力提升,他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主题教育、权责清单试点、党纪学习……一年多时间,他辗转于5个工作专班之间。在忙忙碌碌的“专班人”角色里,与同事并肩作战、加班加点落实任务。一个个圆满完成的任务,成为他成长路上突出的印迹。而他的细致认真、严谨规范也得到领导同事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在2023年和2024年的“三支一扶”人员年度考核等级中获评“优秀”等次。
振兴路上的“参与者”:泥土中印刻初心
2023年11月,挂包独山村的任务落到了朱俊威肩上。他脱下办公室的外套,换上沾满泥土的运动鞋,一头扎进包片的两个自然屯。寒来暑往,村头巷尾总有他宣传政策的身影:防溺水知识、禁毒警示、厕所与住房安全排查、防返贫政策讲解……他用双脚丈量民情,一次次进村入户开展群众工作。
田间地头是他的另一片战场。他风雨无阻,奔走在包片的36户脱贫户(监测户)之间,为产业奖补仔细核验;在113户村民的耕地旁,他用手机APP反复核查图斑;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动员“清桉”……忙碌成为他的常态。他深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这片土地的责任。
挂村工作鲜有惊天动地,多的是润物无声的琐碎“小事”。代缴社保、参与村屯清洁、地质灾害排查预警、高龄认证、走访低保户……这些点滴汇聚,被他视为服务群众的“实事”。正是这些小事,让他触摸到基层脉搏的真实跳动,收获了沉甸甸的价值感。
基层沃土的“成长者”:淬炼青春不负韶华
两年间,党建办锤炼了他的组织力与笔力,挂村实践则锻造了沟通力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双重淬炼,成为他两年间最硬核的成长勋章。在党建工作的理论熏陶与服务群众的实践印证中,“为人民服务”,从书本上的字句,化作了他心中坚定的信仰。生于农村,让他对古砦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联结。乡亲们的淳朴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他真正读懂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分量。
“梦虽遥,追则必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朱俊威将习近平总书记2025年的新年寄语刻在心间。对他而言,基层服务的时光,是青春的淬火,是梦想的起航。在古砦的天地间,他努力书写着一名新时代青年追梦人的答卷——那答案,就写在村民满意的笑容里,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