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推荐
柳城有4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 2023-12-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2023年10月,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各县区申报的非遗项目进行了评审,评选出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35项。

近日,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其中,柳城县共有4项非遗项目入选,分别是柳城夹人山传说、柳州酸笋制作技艺(柳城酸笋制作技艺)、柳城绿茶制作技艺、米花糖制作技艺。


柳城夹人山传说

“柳城夹人山传说”是产生并流传于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的民间传说,在清代或更早时期就已流传,是基于“夹人山”而产生的传说。


夹人山,海拔292米,因顶峰有两块巨石夹着一块像人的石头,故名“夹人山”,地处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古砦村北岸屯,是古砦的门户山,山平地而起,一侧为公路,周围地势开阔,多农田。


据《柳城县志·第二十二编文化·第二章文学艺术·第五节民间文学》(1992年版)第416页记载: 相传很久以前,北乡洞(清代古砦属北乡)有个财主的少爷,仗着老子有钱有势,横行霸道。 有一天,他带上几个家丁外出游玩,糟蹋了农民很多庄稼。 一位农民见了,上前劝阻。 这位少爷不但不听劝告,还挥鞭朝农民头上打。 农民气极了,指着少爷大骂。 家丁就蜂拥而上,把农民打得口吐鲜血,惨死在田里。 人间的冤气冲上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 霎时间,乌云翻滚,雷电阵阵,吓得少爷抱头鼠窜。 突然,少爷被一阵旋风卷上空中,像一片飘悠悠的枯叶。 轰隆一声巨响,两团黑云变成两块巨石,猛然合拢,夹住胡作非为的少爷降落山顶,少爷也变成了一块石头。 后来,人们便管这座石山为“夹人山”。 至今当地还有首歌谣云: “北乡洞口夹人山,奇石玲珑神把关,只因少爷成祸害,天兵天将押上山。 ”


“夹人山传说”形式上通俗易懂、便于传播, 内容上富于生活、志奇志怪,思想上体现当地群众的朴素道德价值观念,传播受一定地域影响。 “夹人山传说” 富活气息、离奇动人,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又兼具感染教化意义,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朴素智慧,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价值、宣传教育价值。 此外,夹人山作为当地的重要自然景观,“夹人山传说”极大地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柳城酸笋制作技艺

柳城酸笋是把新鲜大头甜笋放在装有洗米水或老水(已腌制好的酸笋水)坛子里,水必须盖过大头甜笋,封密保存一定时间,经过发酵后酸化而成,腌制得好的酸笋是成金黄色的半圆柱体形状,可以保存几年时间。



酸笋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不是很复杂,原材料和制作工具也很简单,但是制作过程很讲究,所用的坛子、大头笋不能粘上油,所使用的水必须是井水或是山泉水,河水不能使用。


酸笋起源已久,是柳城人很喜爱的一种延年益寿的传统绿色食品,具有浓郁的“臭”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食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所以被称为柳州螺蛳粉的灵魂。不光是螺蛳粉,在众多菜系中都是美味的存在。如今更是实现“一地一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品牌,具有很高的经济实用价值。随着柳州螺蛳粉经济价值的提高,酸笋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不断提高,起到了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作用。


柳城县是全国18个“中国气候宜居县”之一,水资源丰富、气候环境条件好,空气质量优良,为酸笋原材料大头甜笋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几百年以来,柳城酸笋主要分布在柳城县沙埔镇、东泉镇、凤山镇,在90年代之前,沙埔镇、东泉镇 、凤山镇这三个乡镇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腌制有酸笋,每家每户都有一坛酸笋,在大埔镇部分村屯家庭也制作有酸笋,由于柳城人对螺蛳粉情有独钟,而酸笋是螺蛳粉的重要灵魂,酸笋的制作也辐射到柳城的其他乡镇。


柳城绿茶制作技艺

柳城县属于华南茶区,是一个低丘谷地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20.1℃,平均无霜期334天,年平均降雨量1348.6mm,相对湿度78%。县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便于农作物的灌溉。县境土壤pH值为5-5.5,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


居住在柳城县的人们长期以来有饮茶的习惯,民国《柳城县志》收录邑人宋绍芬《家居竹枝词》描述来客时“奉出茶来还自笑”的诗句。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柳城县陆续建立了国营柳城华侨农场茶厂、四塘农场茶厂及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茶园面积及加工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是国营茶厂引入云南大叶种发等新品种,扩展种植面积,至1990年,柳州国营茶厂种植茶园共2.1万亩。二是不断提高生产能力。1970年至1980年,柳城的国营茶厂拥有当时柳州市规模最大、产能最高、设备先进、加工工艺成熟的产茶设施。至1980年代,四塘茶厂、柳侨茶厂年加工达3万担,产品远销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东南亚各国。


柳城绿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柳城县一种历史悠久的茶叶加工技艺,利用本地茶种鲜叶加工而成。采摘鲜叶为芽茶至一芽二三叶,制作过程为:采摘、摊放、杀青、揉捻、烘干。柳城绿茶加工工艺中杀青工序很关键,根据采摘鲜叶标准的不同,在杀青时温度的控制、投叶量的多少、杀青时间的长短等参数的选择也不同。

柳城绿茶尤为出名,目前有伏虎绿雪、四塘鼎尖等享誉全国的知名茶叶品牌。茶叶感官品质特色显见,干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汤色绿亮、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醇厚甘鲜、叶底黄绿软嫩。在加工技艺有明显特色,一是在茶叶的鲜叶原料上,茶园管控以绿色防控为主,经过精细肥培管理;二是绿茶外形以单芽、卷曲、针形等形状为主,茶叶细嫩者外披白毫,色绿隐翠;三是绿茶杀青通过热风杀青为主,历经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



柳城县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制作技艺繁杂、科学。柳城绿茶传统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是当地人民长期以来对自然探索的结晶,是柳城茶文化的载体,为当地饮食文化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工艺的柳城绿茶是展示桂北茶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米花糖制作技艺

《说文解字》释馓字云:“熬稻张皇也。”糯米浸泡,猛火炒焙,颗粒膨胀,谓之张皇。《楚辞·招魂》招怀王的游魂回楚国吃张皇。《方言》云:“饧谓之张皇。”这个饧就是古代的糖字,专指米花糖。可见米花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爆米花起源于中国宋朝,由油锅炒玉米粒发明演化而来。爆米花的发明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合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爆米花制作技艺主要产地在冲脉镇,以韦泉波为代表性传承人,以家族传承为主。

柳城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山地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玉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制作爆米花的原料——玉米,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这里的玉米制作出来的爆米花更加香甜。采用全手工制作,表面平整而不松散,色泽洁白而略带光泽,不砂不化,口味香甜而不腻,酥脆而化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饱满”,圆圆的爆米花被赋予了美好的愿景,更加受欢迎。米花糖可以说是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甜蜜味道,有米花糖就是年,就有浓浓的年味。



爆米花制作工艺的传统性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材营养价值和口感,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柳城有4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来源: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日期: 2023-12-07 08:37    |  作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精神,2023年10月,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各县区申报的非遗项目进行了评审,评选出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35项。

近日,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推荐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其中,柳城县共有4项非遗项目入选,分别是柳城夹人山传说、柳州酸笋制作技艺(柳城酸笋制作技艺)、柳城绿茶制作技艺、米花糖制作技艺。


柳城夹人山传说

“柳城夹人山传说”是产生并流传于广西柳州市柳城县的民间传说,在清代或更早时期就已流传,是基于“夹人山”而产生的传说。


夹人山,海拔292米,因顶峰有两块巨石夹着一块像人的石头,故名“夹人山”,地处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古砦村北岸屯,是古砦的门户山,山平地而起,一侧为公路,周围地势开阔,多农田。


据《柳城县志·第二十二编文化·第二章文学艺术·第五节民间文学》(1992年版)第416页记载: 相传很久以前,北乡洞(清代古砦属北乡)有个财主的少爷,仗着老子有钱有势,横行霸道。 有一天,他带上几个家丁外出游玩,糟蹋了农民很多庄稼。 一位农民见了,上前劝阻。 这位少爷不但不听劝告,还挥鞭朝农民头上打。 农民气极了,指着少爷大骂。 家丁就蜂拥而上,把农民打得口吐鲜血,惨死在田里。 人间的冤气冲上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 霎时间,乌云翻滚,雷电阵阵,吓得少爷抱头鼠窜。 突然,少爷被一阵旋风卷上空中,像一片飘悠悠的枯叶。 轰隆一声巨响,两团黑云变成两块巨石,猛然合拢,夹住胡作非为的少爷降落山顶,少爷也变成了一块石头。 后来,人们便管这座石山为“夹人山”。 至今当地还有首歌谣云: “北乡洞口夹人山,奇石玲珑神把关,只因少爷成祸害,天兵天将押上山。 ”


“夹人山传说”形式上通俗易懂、便于传播, 内容上富于生活、志奇志怪,思想上体现当地群众的朴素道德价值观念,传播受一定地域影响。 “夹人山传说” 富活气息、离奇动人,既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又兼具感染教化意义,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朴素智慧,具有重要的民间文学价值、宣传教育价值。 此外,夹人山作为当地的重要自然景观,“夹人山传说”极大地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柳城酸笋制作技艺

柳城酸笋是把新鲜大头甜笋放在装有洗米水或老水(已腌制好的酸笋水)坛子里,水必须盖过大头甜笋,封密保存一定时间,经过发酵后酸化而成,腌制得好的酸笋是成金黄色的半圆柱体形状,可以保存几年时间。



酸笋的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不是很复杂,原材料和制作工具也很简单,但是制作过程很讲究,所用的坛子、大头笋不能粘上油,所使用的水必须是井水或是山泉水,河水不能使用。


酸笋起源已久,是柳城人很喜爱的一种延年益寿的传统绿色食品,具有浓郁的“臭”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食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所以被称为柳州螺蛳粉的灵魂。不光是螺蛳粉,在众多菜系中都是美味的存在。如今更是实现“一地一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品牌,具有很高的经济实用价值。随着柳州螺蛳粉经济价值的提高,酸笋的经济价值也得到不断提高,起到了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作用。


柳城县是全国18个“中国气候宜居县”之一,水资源丰富、气候环境条件好,空气质量优良,为酸笋原材料大头甜笋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几百年以来,柳城酸笋主要分布在柳城县沙埔镇、东泉镇、凤山镇,在90年代之前,沙埔镇、东泉镇 、凤山镇这三个乡镇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己腌制有酸笋,每家每户都有一坛酸笋,在大埔镇部分村屯家庭也制作有酸笋,由于柳城人对螺蛳粉情有独钟,而酸笋是螺蛳粉的重要灵魂,酸笋的制作也辐射到柳城的其他乡镇。


柳城绿茶制作技艺

柳城县属于华南茶区,是一个低丘谷地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20.1℃,平均无霜期334天,年平均降雨量1348.6mm,相对湿度78%。县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便于农作物的灌溉。县境土壤pH值为5-5.5,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


居住在柳城县的人们长期以来有饮茶的习惯,民国《柳城县志》收录邑人宋绍芬《家居竹枝词》描述来客时“奉出茶来还自笑”的诗句。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柳城县陆续建立了国营柳城华侨农场茶厂、四塘农场茶厂及柳城县国营伏虎华侨农场茶厂。

茶园面积及加工技术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是国营茶厂引入云南大叶种发等新品种,扩展种植面积,至1990年,柳州国营茶厂种植茶园共2.1万亩。二是不断提高生产能力。1970年至1980年,柳城的国营茶厂拥有当时柳州市规模最大、产能最高、设备先进、加工工艺成熟的产茶设施。至1980年代,四塘茶厂、柳侨茶厂年加工达3万担,产品远销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东南亚各国。


柳城绿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柳城县一种历史悠久的茶叶加工技艺,利用本地茶种鲜叶加工而成。采摘鲜叶为芽茶至一芽二三叶,制作过程为:采摘、摊放、杀青、揉捻、烘干。柳城绿茶加工工艺中杀青工序很关键,根据采摘鲜叶标准的不同,在杀青时温度的控制、投叶量的多少、杀青时间的长短等参数的选择也不同。

柳城绿茶尤为出名,目前有伏虎绿雪、四塘鼎尖等享誉全国的知名茶叶品牌。茶叶感官品质特色显见,干茶条索紧结、色泽绿润,汤色绿亮、香气馥郁高长、滋味醇厚甘鲜、叶底黄绿软嫩。在加工技艺有明显特色,一是在茶叶的鲜叶原料上,茶园管控以绿色防控为主,经过精细肥培管理;二是绿茶外形以单芽、卷曲、针形等形状为主,茶叶细嫩者外披白毫,色绿隐翠;三是绿茶杀青通过热风杀青为主,历经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



柳城县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制作技艺繁杂、科学。柳城绿茶传统制作技艺世代相传,是当地人民长期以来对自然探索的结晶,是柳城茶文化的载体,为当地饮食文化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工艺的柳城绿茶是展示桂北茶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米花糖制作技艺

《说文解字》释馓字云:“熬稻张皇也。”糯米浸泡,猛火炒焙,颗粒膨胀,谓之张皇。《楚辞·招魂》招怀王的游魂回楚国吃张皇。《方言》云:“饧谓之张皇。”这个饧就是古代的糖字,专指米花糖。可见米花糖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爆米花起源于中国宋朝,由油锅炒玉米粒发明演化而来。爆米花的发明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合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爆米花制作技艺主要产地在冲脉镇,以韦泉波为代表性传承人,以家族传承为主。

柳城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山地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玉米,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制作爆米花的原料——玉米,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这里的玉米制作出来的爆米花更加香甜。采用全手工制作,表面平整而不松散,色泽洁白而略带光泽,不砂不化,口味香甜而不腻,酥脆而化渣。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饱满”,圆圆的爆米花被赋予了美好的愿景,更加受欢迎。米花糖可以说是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甜蜜味道,有米花糖就是年,就有浓浓的年味。



爆米花制作工艺的传统性最大限度地保持了食材营养价值和口感,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产生了较大的经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