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趟“返岗务工农民工赴粤专列”将于2月17日出发。报名乘车的覃燕龙、农卡妮夫妇早已收拾好行李。和许多带着小山一样行李的人不同,他们的行李简单到只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东西大多留在广东那边的租房里了。他们从2002年进入那家印花厂打工,至今20年,几乎分不出哪边是家了。
不得不去打工,覃燕龙说。他家田地少,又因车祸腿部四级伤残,没法干农活。“现在好了,”他说,“大女儿在南宁工作,小女儿上高三了,送小女儿读完大学,我就可以回来了,老了,真干不动了,在厂里上班,一个月只能休一天,每天十一个小时,走来走去的不能坐,我的腿受不了了。”小女儿覃洋,一会拉爸爸的衣服帽子盖他的头,一会靠在妈妈身上蹭,很亲昵。覃燕龙边说着话,边开心地回应着女儿,有时躲闪,有时拍拍她的脑袋,农卡妮不爱动,就静静地,深情地看着女儿。
我们快离开时,覃燕龙突然很激动地说:“我小女儿的奖状,有这么厚!”他比划着,覃洋又羞涩地过来袭击他,娇嗔地摇晃着他的胳膊喊:“覃燕龙,你!”我请求她拿出来看看,果然不少,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生奖,有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单科状元奖,最佳领诵员奖等等。我们啧啧赞叹着,因为我是教师,深深地知道,一个留守儿童能这样,太不容易了。
“我一定回家,多难都回。”覃燕龙说,2008年他们从广东中山小榄镇回柳城过年,票都买好了,夫妇俩背着扛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天没亮就到车站等,但是有雪灾,车过不来了,在拥挤的人群中,他们一阵茫然,寒意透骨,农卡妮眼泪当场流下来,覃燕龙到处打电话,听说顺德有车,马上拉着妻子去顺德,搭上一辆大巴,到贵港时被“卖猪仔”(把乘客转给另一辆车),“收猪仔”的司机不熟路,多转了三个多小时才到柳州,到柳州已是深夜,覃燕龙不得不打电话求人从村里开车来接自己。“就是这么难,我也没有说不回来了。年年回来票都难买。现在好了,我从广东回来,可以报名搭我们柳州的这个农民工专列,去打工又可以报名搭车去,来回都不要钱,路上还安排有吃的给我们,柳州送了一箱螺蛳粉,柳城这边也有,面包方便面,连纸巾都为我们准备有。你说我们怎么能不感谢政府。”是啊,站在寒风冷雨中等过火车的人,最是懂得这安心温暖的可贵。
我们告辞了,他们依依不舍送我们。回头看收拾奖状的覃洋,覃燕龙说:“她是我的骄傲,真的。为了她,什么都值得!”农卡妮也说:“就是为了她们姐妹俩,无数次我们累得快撑不下,但流着眼泪也要坚持。”刚好赶过来的覃洋听得害羞,一跳跳上她爸后背,他就乐呵呵地背着着她走,我连忙说:“下来吧下来吧,你爸爸腿不好。”覃燕龙却舍不得放下,笑着迈了好几大步,健壮豪迈得很,不细看根本看不出他的伤腿在微微地抖。不必再问他们是如何在生存的夹缝中寻找着些许,生的欢乐和希望。正如今天他背着女儿,哪怕腿再痛,也会笑着走下去。背负着责任的人,总能从苦中品出甜来。
从柳城县出发抵达广东的返岗务工专列上,同样的起点,同样的终点,承载着不同的悲欢和希冀;那些不同的行囊,不同的笑脸,包蕴的却是同样的乐观和韧性。万家烟火中穿行的列车,带你们回家,也带你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