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柳城县2024年
早稻增密增穗提单产技术指导意见》
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
现将《柳城县2024年早稻增密增穗提单产技术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水稻高产攻关、大面积单产提升以及增密增穗行动,加强指导落实。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16日
(公开方式:此件公开发布)
柳城县2024年早稻增密增穗提单产
技术指导意见
据县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我县最低温度18℃以上,气温稳定回升,降水充足,十分宜于早稻秧苗移栽。4月3日古砦、太平等乡镇早播农户已开始进入早稻秧苗大田移栽。截至当前全县预计早稻栽插大田面积9.2万亩以上,各乡镇陆续进入大面积大田移栽阶段,田间管理也随之依次展开。为合理增加栽插密度,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完成早稻生产任务和增密增穗全面提单产增效益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增加插秧密度,保障基本苗数
在传统种植密度基础上,适当提高大田插(抛)秧密度,增加高产所需基本苗数(杂交稻每亩增加0.1-0.2万蔸,常规稻每亩增加0.2-0.3万蔸),确保每亩基本苗达5-6万,为后期形成充足有效穗数夺取高产打好基础。
(一)塑盘抛秧。杂交稻用种量1.5公斤,抛秧密度应达1.8万蔸/亩左右;常规稻用种量2-2.5公斤,抛秧密度应达2.0万蔸/亩左右。
(二)机械插秧。常规稻:采用30cm×14cm或25cm×14-16cm机插规格;杂交稻:采用30cm×16cm机插规格,每穴3-4苗,确保亩基本苗5万以上。
二、加强查苗补苗,保障高产苗数
早稻秧苗移栽后及时进行田间检查,对照高产目标蔸数和基本苗数,发现有浮苗、缺蔸、死苗等现象,应及时匀苗、补蔸,增加种植蔸数,确保每亩有足够的基本苗数,为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三、锚定目标产量,科学合理施肥
早稻生产上要根据目标产量,分片区、分时段科学合理施肥获高产。根据历年施肥习惯并结合水稻品种需肥特性,合理确定肥料施用量;施肥种类按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配施、中微量元素适当补充的原则进行。
(一)配方肥推荐。推荐使用水稻专用缓控释肥,建议采用21-8-14,22-8-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水稻专用肥,40公斤/亩作基肥施用,返青、穗分化期酌情追施5-7.5公斤尿素或氯化钾肥。
(二)总施肥量。根据水稻目标产量确定适宜施肥总量:1.目标亩产450-550公斤稻田,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公斤以上、氮肥(N)10-12公斤(折尿素22-26公斤),磷肥(P2O5)2-3公斤(折含P2O516%的钙镁磷肥13-19公斤),钾肥(K2O)8-10公斤(折氯化钾13-17公斤)。
2.目标亩产550公斤以上的稻田,亩施腐熟农家肥500公斤以上、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氮肥(N)11-12公斤(折尿素24-26公斤),磷肥(P2O5)3-4公斤(折含P2O516%钙镁磷肥19-25公斤),钾肥(K2O)10-12公斤(折氯化钾17-20公斤)。
3.施肥比例。建议氮肥:基肥占40%、分蘖肥占40%、幼穗分化肥占20%;磷肥:基肥100%;钾肥:基肥占40%、分蘖肥占20%、穗肥占40%。
4.注意事项。一是早稻收割后稻草还田的稻田,晚稻氮肥要
适当作前移施用。二是土壤pH5.5以下的酸性田,适当隔年亩施50公斤左右的石灰或碱性土壤调理剂。三是缺镁田块亩基施 8-10公斤农用硫酸镁,缺锌田块亩基施农用硫酸锌12公斤。四是冬季种植绿肥的稻田,早稻施肥量要适当减少。五是常年实行秸秆还田的田块,钾肥施用量可适当减少15%-20%。
四、科学调水控蘖,优化高产群体结构
在合理施肥基础上,应加强早稻田间水分管理,争取早分蘖、多分蘖,充分利用低位分蘖穗大粒多优势打好高产基础。中期要及时控水控苗,减少无效分蘖过多造成营养浪费。水稻高产田块应通过调水晒田控蘖,构建高产群体结构,保证每亩有效穗数达18万以上。
(一)开好“三沟”。抛插后要及时清理田边沟、中间十字沟和厢沟,并与田外排灌渠沟相通相连,有利于排灌和露晒田,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实现增产节本增效。
(二)浅水促蘖。抛插后田间保持水层2-3厘米,返青后至够苗前田间保持湿润或浅水层,促进禾苗早生快发。
(三)及时露晒。对移栽较早、长势旺盛已封行的田块要及时晒田。晒田应按“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原则进行,多在分蘖末期、拔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无效分蘖多且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
早稻分蘖末期,当田间苗数达到计划苗数80%(即亩茎蘖数达15~16万)时,应适时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促根深扎,增强植株抗倒性。晒田轻重程度视禾苗长势、土壤质地、天气情况等分别确定,以晒到“下田不陷脚,田面见裂纹,白根露地面,叶片色淡挺”为标准。对苗数足、长势旺通称“过早封行”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对苗数少、长势弱的田块可轻晒或晾晒;对冷浸田应提早排水露泥面;对保水性差、缺水源的田可晾晒或不晒。
(四)足水孕穗。水稻孕穗期是水分需求高峰期,若此期田间长期缺水,易引起幼穗分化和花粉母细胞形成障碍,造成水稻结实率低、秕谷多影响产量。因此田间应保持3~5厘米水层,以满足早稻生殖生长初期、中期对水分的需求。
(五)薄水抽穗。抽穗扬花期是水分敏感期,抽穗至灌浆期应保持田间浅水层。若叶色深有贪青现象或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可间歇灌溉;保水能力差的砂质田块应保持有水层灌溉。
(六)干湿成熟。蜡熟期采取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水方式。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
五、坚持统防统治,绿色高效安全用药
早稻病虫草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抓好排水露晒田,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减少病虫源滋生。各乡镇要加强田间观察,并根据县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做好指导工作;对我县部分乡镇稻瘟病常年发生区,早稻生长分蘖期和破口期,应特别注意指导施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等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最大程度降低水稻病虫为害可能对早稻产量造成的损失。大力推行社会化服务,进行集中连片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大力推广防虫灯、诱捕器、赤眼蜂、稻鸭稻鱼共育等生物防治手段,推进绿色高效环保防控技术发展。
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宜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唑磷或乙基多杀菌素或甲维盐等药剂,宜轮换使用。
六、中后期“一攻三喷”,促粒数粒重提单产
以强化肥剂调控、促大穗增粒重、提高抗逆能力为目标,实施“一攻三喷”,实现单产提升。在水稻幼穗分化前期看苗情施用穗肥,促进颖花分化形成大穗;幼穗分化中后期及灌浆期,叶面补充2-3次磷钾叶面肥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粒重和结实率,夺取高产。叶面喷施可选用99%的磷酸二氢钾、氨基酸叶面肥、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进行混合施用,促进灌浆鼓粒,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
七、抓好防灾减灾,减少因灾损失
我县早稻生长后期易遭遇持续强降雨、干旱等自然灾害,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增收的思想,抓好灾害防御和应对,做好早稻生产的科学防灾、抗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一)防好洪涝灾害。早稻生产期间,遇持续强降雨、洪涝等气象灾害时,田间要开“田边沟”“十字沟”“丰产沟”,田外开排灌沟,确保雨后能及时排出田间渍水;并视苗情追施补肥、防控病虫大面积发生流行。
(二)防御高温灾害。早稻灌浆结实期如出现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可进行浅湿灌溉、以湿为主,日灌夜排,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较多活根数及绿叶数。后期忌断水过早,防止出现早衰和高温逼熟。高温过后,对于受害较重田块,应看苗补施粒肥,可亩施尿素1~3公斤或喷施叶面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结实。
(三)做好抗旱防灾。早稻生产期间遇旱情时,可及时喷施 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植株保水能力;当持续干旱植株出现卷叶时,可喷施减蒸腾剂(如以黄腐酸为主要成分的旱地龙),可较好减轻水分流失,提高植株耐旱能力。
如早稻生长期间遭遇严重涝灾、旱灾导致减产绝收,各乡镇应收集好农户早稻受灾面积、受损减产绝收现状等灾情佐证材料,并将受灾情况及时上报县农技推广站或科教信息股,以便进行相关灾情救助申报。
八、适时抢晴收获,保障颗粒归仓
适时收获是确保稻谷产量、稻米品质、提高整精米率的重要措施。我县早稻收获期间常遇连续高温暴雨,易造成穗上发芽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应适时抢晴收获、及时晾干,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