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类信息公开
柳城农字〔2021〕114号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柳城县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1-05-17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股室、二层机构

  

现将《柳城县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柳城县农业农村

                                                                     202151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城县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关于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部署,加快推动我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进程,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增产、节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指导思想

  

  开展绿色防控是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 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作物为主线,着眼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对绿色防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全面开启我县绿色防控工作。

  

  二、目标任务

  

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取生物防治、理化诱控措施,结合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将病虫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爆发几率的目的。力争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核心示范面积1.3万亩,辐射面积8万亩,带动面积13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一)突出绿色效应。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总体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注重防控效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

  

(三)加快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农户接受绿色防控培训比例达到30%以上。

  

(四)实施品牌带动。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培育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

  

(五)强化环保安全。无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和高毒农药、农产品农药检测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等情况;防治过程中不发生人畜中毒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药害等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示范区建设

  

  以大埔镇、六塘镇、古砦乡等乡镇为重点,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个,示范核心面积1.3万亩。项目建设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片,重点开展农艺农机结合试验、统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与创新绿色防控技术,形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建立绿色防控服务体系。一是搞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出预测预报。加强与区、市植保部门合作、沟通联系,努力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建立投入品储备和应急中心。以县植保站、农环站和执法大队为主,建立县绿色防控投入品储备中心,制定绿色防控投入品使用方案和病虫害应急预案; 探索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三是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加强与广西农科院和广西大学等单位合作、交流,以县农技站、县植保站和有关乡镇农技人员等技术骨干为主建立县绿色防控技术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和技术集成与创新。在水稻生长关键期召开各种管理现场会,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建立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按照标准生产,推进水稻产业发展。

  

  强化示范引领。选择科技意识强,懂技术、有规模、会经营、爱农业的优质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 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户,示范绿色防控新技术,引导成立统防统治服务联盟,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保证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二)推进示范技术集成创新

  

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和生态工程技术、 翻耕灌水灭蛹和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优先采用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或迷向、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工厂化集中育秧、防虫网或无纺布秧田阻隔育秧、发挥植株补偿功能、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等绿色防控技术。当病虫种群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生物和化学农药控制危害,优先选用Bt.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抱白僵菌、井•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多抗霉素、井冈霉素A 24%及以上 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毒氟磷等药剂。

  

(三)实施全程示范管理。

  

  对县域范围内的规模化生产的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在册管理,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全程记录病虫害防 控措施,建立数据库。

  

  四、实施步骤

  

  从20215月上旬日至202112月底,分为三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20215月上旬日5月底)。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全面启动实施阶段(20215月下旬一9月底)。

  

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开展绿色防控物资筹备发放;搞好技术指导及基地建设,带动全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三)总结验收阶段,组织申报(2021101日一 1231日)。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考核,形成验收总结报告,邀请专家进行项目验收。验收达标后及时申报示范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柳城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强对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县财政的资金投入,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

  

    强化协作配合。

  

引导县域内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从事绿色防控的农资生产企业, 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合多种资源,合力推进创建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农民田间学校和新闻媒介专题采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绿色防控影响,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 众对绿色防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

  



柳城农字〔2021〕114号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柳城县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2021-05-17 16:40    |  作者: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属各股室、二层机构

  

现将《柳城县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柳城县农业农村

                                                                     202151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城县创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关于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部署,加快推动我县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进程,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增产、节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指导思想

  

  开展绿色防控是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 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以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作物为主线,着眼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对绿色防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全面开启我县绿色防控工作。

  

  二、目标任务

  

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取生物防治、理化诱控措施,结合科学使用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将病虫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爆发几率的目的。力争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核心示范面积1.3万亩,辐射面积8万亩,带动面积13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一)突出绿色效应。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总体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注重防控效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危害损失率在5%以内。

  

(三)加快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农户接受绿色防控培训比例达到30%以上。

  

(四)实施品牌带动。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发展培育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

  

(五)强化环保安全。无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和高毒农药、农产品农药检测未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等情况;防治过程中不发生人畜中毒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严重药害等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示范区建设

  

  以大埔镇、六塘镇、古砦乡等乡镇为重点,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个,示范核心面积1.3万亩。项目建设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片,重点开展农艺农机结合试验、统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与创新绿色防控技术,形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建立绿色防控服务体系。一是搞好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出预测预报。加强与区、市植保部门合作、沟通联系,努力提高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建立投入品储备和应急中心。以县植保站、农环站和执法大队为主,建立县绿色防控投入品储备中心,制定绿色防控投入品使用方案和病虫害应急预案; 探索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三是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服务中心。加强与广西农科院和广西大学等单位合作、交流,以县农技站、县植保站和有关乡镇农技人员等技术骨干为主建立县绿色防控技术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和技术集成与创新。在水稻生长关键期召开各种管理现场会,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建立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标准化生产,引导加工企业和农民按照标准生产,推进水稻产业发展。

  

  强化示范引领。选择科技意识强,懂技术、有规模、会经营、爱农业的优质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 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户,示范绿色防控新技术,引导成立统防统治服务联盟,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保证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二)推进示范技术集成创新

  

优先采用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和生态工程技术、 翻耕灌水灭蛹和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优先采用昆虫性信息素群集诱杀或迷向、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工厂化集中育秧、防虫网或无纺布秧田阻隔育秧、发挥植株补偿功能、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等绿色防控技术。当病虫种群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生物和化学农药控制危害,优先选用Bt.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抱白僵菌、井•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寡雄腐霉、多抗霉素、井冈霉素A 24%及以上 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春雷霉素、宁南霉素、毒氟磷等药剂。

  

(三)实施全程示范管理。

  

  对县域范围内的规模化生产的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进行在册管理,建立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全程记录病虫害防 控措施,建立数据库。

  

  四、实施步骤

  

  从20215月上旬日至202112月底,分为三个阶段:

  

(一)筹备阶段(20215月上旬日5月底)。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全面启动实施阶段(20215月下旬一9月底)。

  

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宣传、培训;开展绿色防控物资筹备发放;搞好技术指导及基地建设,带动全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三)总结验收阶段,组织申报(2021101日一 1231日)。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考核,形成验收总结报告,邀请专家进行项目验收。验收达标后及时申报示范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柳城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

  

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加强对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争取县财政的资金投入,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

  

    强化协作配合。

  

引导县域内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从事绿色防控的农资生产企业, 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合多种资源,合力推进创建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农民田间学校和新闻媒介专题采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扩大绿色防控影响,切实增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 众对绿色防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