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华侨管理区:
为扎实做好当前早稻田间管理工作,确保实现早稻稳产丰收,现将《柳城县当前早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近期早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柳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柳城县当前早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县各乡镇早稻已陆续进入分蘖期插田工作已陆续进入后期,部分早插田块已进入分蘖盛期,为扎实做好全县早稻田间管理工作,实现早稻稳产丰收,现根据我县早稻生产进度实际,提出以下分类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水肥管理工作
(一)薄水管理促分蘖。移栽秧苗进入分蘖期后,田间宜保持1.5-2厘米薄水层,以浅水增水温地温,增加土壤含氧量,促进新根萌发和分蘖早生快发。
(二)适时晒田,控苗防倒伏。分蘖末期,当田间达到计划苗数的80%(接近封行时)时,应晒田5-7天,控制无效分蘖,促根深扎,增强植株抗倒性。晒田轻重程度视禾苗长势、土壤质地、天气情况等分别确定,以晒到“下田不陷脚,田面见裂纹,白根露地面,叶片色淡挺”为标准。对苗数足、长势旺通称“过早封行”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对苗数少、长势弱的田块可轻晒或晾晒;对冷浸田应提早排水露泥面;对保水性差、缺水源的田可晾晒或不晒。
(三)合理施好穗肥促高产。施好穗肥是实现早稻大穗高产的主要措施。可于晒田回水后,看禾苗长势,每亩酌情施尿素4~6公斤、钾肥5-7公斤或45%三元复合肥6~10公斤。后期切忌偏施氮肥,以免造成早稻贪青晚熟和影响品质。
(四)用好“一攻三喷”施肥技术。在前期施好穗肥的基础上,于水稻齐穗期前后各喷2次磷酸二氢钾叶面肥;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可较好增加早稻千粒重,提高早稻产量。
二、适时科学防控水稻病虫
据5月8日我局农业技术员在太平镇长岭村小山屯早稻种植片区的田间调查发现,部分处于分蘖盛期的水稻植株已有二化螟为害现象。该虫历年我县有零星发生,近年来发生数量有呈较快上升趋势,此虫专门从水稻植株低节位有效分蘖开始钻食,造成枯鞘或枯心苗,严重的整株枯死,为害后果严重。各乡镇农业部门应加强田间监测和防控指导力度,确保把水稻螟虫的为害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气象预报,我县近期降雨较多,温度也逐渐升高,高温高湿条件下,将为水稻病虫害的流行发生提供最为有利的气候条件。各乡镇要加强田间观察,并根据县农作物病虫测报部门发布的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对二化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做好指导工作;对我县部分乡镇稻瘟病常年发生区,早稻生长分蘖期和破口期,应特别注意施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最大程度降低水稻病虫为害可能对早稻产量造成的损失。
三、切实做好早稻防灾减灾工作
5月至7月是我县的主汛期,也是早稻产量形成关键期,降水会明显增多,容易出现暴雨、雷雨、大风、洪涝等气象灾害。各乡镇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田间要开好“十字沟”、“丰产沟”,确保雨后能及时排清田间渍水,提高抗性,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同时动员水稻种植户参加水稻保险,降低灾情损失。
如早稻生长期间遭遇严重减产绝收灾情,各乡镇应收集好农户早稻受灾面积、受损现状等灾情佐证材料,并将灾情及时上报县农技推广站或科教信息股,以利进行相关灾情救助申报。